Page 9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0期
P. 9
法,同時也不要執著無為的「空寂」法。不執 不是佛法的法,無論
著「有」,不執著「空」,亦沒有不是諸法的 是佛法,或者是非佛
執著,也沒有不是諸法的執著的相,如此則心 法,無論是有為法,
無所住。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夠心無所住而 或者是無為法,世間
修無相之行,故功德廣大。我們在修行,在行 法,出世間法,我們都不能
佈施,在修一切法的時候,就要破除這種相, 去執著它。
破除有為相,破除無為相,亦沒有不是諸法的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
執著。 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 』 」 這句 話 在 《 金剛 經 》 裡 面也 是 一 個 要
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點。釋迦牟尼說法就像筏喻,所謂筏喻就是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 釋迦牟尼佛為了所有眾生能夠離苦得樂,轉
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 凡成聖,他說了金剛般若的思想,花了二十
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 二年說了般若經,目的希望你能離苦得樂,
應捨,何況非法。』」(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轉凡成聖,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清淨快樂的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如果 彼岸。
眾生心裡面取相,即為着我人眾生壽者,如果 「如筏喻者」,就像從河的此岸,渡到河
你在心里面取一個相,就有我、人、眾生、壽 的另外一邊,在渡的過程中,需要一條船幫你過
者四種相的差別,「若取法相,即著我、人、 去。當你上岸的時候,你要把這條船放下來,你
眾生、壽者》。」無論你在心里面取相也好, 不要背了這個船一起走,那你就很辛苦。所以釋
或者取法相也好,都有這四相的存在。《金剛 迦牟尼講「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我說的這個
經》不但要破除我們的虛妄心,同時也破除我 法,目的叫你離苦得樂,轉迷成悟,並不是叫你
們的法執,我們對一切法的法執也要把它破除 背著這個《金剛經》,背著這個般若思想,然後
掉,才能夠遠離四相。遠離四相以後,你的菩 一直跟著一起跑,這樣永遠沒有辦法見到實相的
提心自然而然就會生起來,什麼叫菩提心?就 般若,你還是在文字般若,在觀照般若裏邊。
是定跟慧的等持,兩者並行達到一定的境界以 釋迦牟尼講,通過《金剛經》得到智慧以
後,菩提心就會顯現出來,所以菩提心就是你 後,要把《金剛經》裡面的文字般若跟觀照般若
的清淨心。為什麼你的心不清淨?就是每個人 去掉。「何況非法」,何況那種不是佛法的法,
有這四相。我們想要心清淨,我們就要能破除 更應該要把它去除掉。也許你每天都是在煩惱,
我相、人相、眾生相、夀者相。 都是在痛苦,都是在計較,這時候更應該要捨掉
這里講:「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 了。《金剛經》這麼好的法,釋迦牟尼説叫你捨
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掉,何況你每天為了那種不重要的事情煩惱,更
我們不能去執着去攀緣法,也不能去攀援那種 不值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