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9期
P. 8
講經說法
DISCOURSES FROM DHARMA MASTERS
當下覺悟,一念覺悟,般若現前,所以般若沒 所以《金剛經》裡面說「若以色見我,
有生也沒有滅,般若本來就在那裡,就看你有 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
沒有悟性。所以般若不生;「無相」,般若也 不明白這個道理,你用色身來見佛,用音聲
沒有一個相,沒有講這個般若是長的,還是圓 來見佛,那你走邪道了你還不知道,所以般若
的,還是扁的,還是什麽相,般若沒有一個固 思想,般若道理,指明我們怎麼樣來修行,怎
定的相;「無境」,般若也沒有一個境,沒有 麼樣來成菩薩道,怎麼樣來成佛。因此叫從理
境,沒有有境跟無境的差別;「無住」,般若 起行,從諸法的理體激起你修行的方法,行是
也不執著一個法;「無我」,如果有我,見不 因,果是菩提,修行是證菩提的因,得到的果
到般若,唯有破除了我見,我執,那麼才能見 報就是菩提,就是覺悟,菩提就是覺,或者是
到般若;「性空」,你要見般若,你要悟到「 道。菩提的特性是什麼?是具足無量無邊的功
萬法皆空明佛性,一塵不染證禪心」,悟到萬 德智慧。那麼這個道是什麼呢?道就是大般若
法皆空了,你就明了這個佛性,你就找到這個 涅槃,我們要通過修,從理起行,從般若經的
般若,否則你沒有悟到萬法皆空,永遠見不到 道理,發起修行的方向,到最後得到果報。這
這個般若是什麼。金剛般若道理不可思議,為 個果報是什麼?大般若涅槃,就進到大智慧,
什麼呢?這個《金剛經》叫我們來受持,怎麽 就進了涅槃的境界。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證到無
受持呢?要從般若理體來起心,來修行。我們 餘涅槃的道理,悟到常樂我淨的境界。所以
要修行首先要明理,明理以後修行才不會走歪 《金剛經》是成佛之因,通過《金剛經》的修
路,如果說你不明白《金剛經》的道理,你修 行,我們到最後就能夠成佛,成佛就是我們修
行走錯了,走邪道了你還不知道。 《金剛經》的果報,報是大般若涅槃,常樂我
淨。
《金剛經》一共有三十二分,你們常常
讀《金剛經》就會發現,從第一分到第十六分
講的道理,到了後面第十七分以後,好像有一
點重復,其實只是看起來有重復,釋迦牟尼佛
為什麼要再講一遍?他是有所側重的。從第十
七分開始是《金剛經》的後半部,由文字的般
若進入到觀照的般若,前面講金剛般若道理,
用文字來表達。到後半部,從文字般若進入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