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8期
P. 14

專題論壇
                    THEME DISCUSSION



                    和地位,先出家者為尊,稱為為上座 (thera或Stha-                             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

                    vira),vàda,意為說、論、學說。Theravāda,直                       說系大寺派(英語:Anuradhapura Maha Viharaya)
                    譯,就是「長老的學說」。                                          傳承。從斯里蘭卡再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

                        為什麼要細講這個詞呢?這對於我們理解上                               柬埔寨、老撾,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
                    座部佛教重視傳統的傳統,有幫助。                                          大寺派:在阿育王時期,邀請目犍連(不是
                        根據剛開始我們講的傳承、地區和語言三個                               那位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來首都華

                    坐標系,我們將可以從三個方面看上座部:                                   氏城,召集一千名上座部長老,進行第三次結
                        (1)上座部佛教傳承了「上座部佛教」古老                              集,合誦三藏經典。在這次大會之後,阿育王又
                    的傳統,嚴格遵循佛陀及其弟子的身傳言教;                                  派遣僧侶四出傳教,阿育王的兒子摩哂陀率領四

                        (2)上座部佛教是由印度本土向南傳到斯里                              位長老和一位沙彌,被派前往僧伽羅國(又稱「
                    蘭卡(Sri Lanka,錫蘭)、緬甸等地而形成的佛教體系,                        師子國」,即今斯里蘭卡)建立僧團,傳入三藏
                    在地理位置上處於印度之南,故稱「南傳佛教」。                                經典,僧伽羅國王室將王室的庭院捐出,建立寺

                        (3)上座部佛教所傳誦的三藏經典使用的語                              院,讓僧團居住,稱為「大寺」。其後摩哂陀的
                    言屬於巴利語,所以也稱為「巴利語系佛教」。                                 妹妹僧伽密多也前往斯里蘭卡,建立了比丘尼僧

                        顧名思義,上座部佛教以巴利語為經典傳                                團,她並且將佛陀在菩提伽耶成道時所在菩提樹
                    播的一大傳承。但關於巴利語,有人說就是摩                                  的分枝,帶往斯里蘭卡,種植於大寺之中,這是
                    揭陀語(Màgadhika),也有人持不同觀點(季羨                            斯里蘭卡佛教的開始。

                    林,1957年。他認為,根據語言學的特徵,巴利                                   (三)「小乘佛教」說法的不正確
                    語應是屬於古印度西部的方言,與流行於東部的                                     小乘,詞譯自梵語Hīnayāna,其中Hīna

                    摩揭陀語不同)。不過,可以肯定的,這兩種語                                 是小、低下意思;yāna  意為乘、車子,引申為
                    言與我們常說的梵語很接近,不過沒有梵語那麼                                 教法、或通往解脫之道;合起來是「小車子」和
                    「高級」而已。                                               「低下教法」。所以,用這一名詞用來指佛教的

                        據錫蘭上座部佛教經典的記載,現存的《                                一大傳承,顯然是不合適的,也是違背佛教進的
                    巴利語大藏經》就是阿育王的兒子摩哂陀(巴利                                 根本精神的。
                    語:Mahinda,梵語:Mahindra)帶到錫蘭去的                              因此,1950年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達成

                    版本,所以巴利語也就是摩揭陀語(Māgadhā                               明確共識:
                    nirutti,Māgadhikā bhāsā)。                                 無論在西方或東方對南傳佛教的正確稱呼應
                                                                          當一律使用上座部佛教。



                                                                              四、大乘佛教與上座部佛教的區別

                                                                              我們先來看看幾位著名學者的論述:
                                                                              鈴木大拙(1870~1966,世界禪學權威,日
                                                                          本著名禪宗研究者與思想家):

                    (圖中正色的部分是現今上座部佛教的流傳地區)                                    「大乘佛教由一種進取的精神所激發,在不

           12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