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8期
P. 8

THEME DISCUSSION






                    的利益,必要時甚至捐獻生命,殺身成仁,捨生                                 人生終不可得的欲望有四種,在《增一阿含經》
                    取義的壯舉。在佛經裏面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如                                 說:「常少不可得,無病不可得,長壽不可得,

                    何取捨,我們有了大方向後,就知道如何去做                                  無死不可得。」說明人生在世,縱然你有多少欲
                    了。                                                    望,多少追求,都不能盡如人意。歸納起來,世

                        看歷代高僧大德,還有我們國家的英雄,他                               間有四種不可得。
                    們的故事很感人。例如宋朝岳飛,為何他的墓碑                                     第一,「常少不可得」。希望青春永遠常
                    後代祭拜,成為我們愛國主義的象征?就是因為                                 在,永遠美貌、年輕,這是不可得的。因為歲月

                    他為了國家的利益,置個人生死於不顧。還有文                                 無情,君不見今日淑女,它日老態龍鍾﹔舊時英
                    天祥,為了國家生死存亡不肯降城降將,不願意                                 姿煥發的才子也擋不住時間的摧迫。人的一生不

                    向侵略者投降,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                                 可避免遇到青春的流逝、老病死無常的到來。所
                    國家,他的人格氣節至今被世人傳頌。他們都是                                 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青春,珍惜自己的

                    英雄人物,都是民族的英雄。                                         生命。無論什麽事情,在年少時應該把它做好,
                        反觀現代人為了個人一點利益,不顧及自己                               莫待老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到老的時候什麽都做
                    的家庭,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社區的利益,或者                                 不了。

                    為了社區利益不顧國家整體利益。像這種不把國                                     第二,「無病不可得」。人人都希望身體
                    家和大眾生命擺在重要地位的人,都只是為了個                                 健康,有一句俗諺說:「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

                    別的利益,不識大體,不懂得以大局為重。                                   生病?」佛教並不畏懼生病,還說修行人要帶三
                        生命的意義並不是貪圖一己之利,應該放在                               分病才好修行。生病能給我們對無常的警惕,同
                    整個民族和國家利益之上。大家想想,如果社會                                 時讓我們懂得健康的可貴。因此在身體健康時應

                    不祥和,國家不富強,個人如何安定?家庭怎麽                                 該多為人服務,關懷大眾,這樣才能增長你的福
                    能得到幸福?因此,我們每個人應站在同體共生                                 報,健康是自己最大的財富,要好好利用它。

                    的立場,學習愛護整體的利益,不要太計較個人                                     第三,「長壽不可得」。有人說「人生七十
                    利害得失,如果人人都有成就國家、社會、民族                                 古來稀」,也有人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不管
                    的大我精神,那麽我們的國家一定會富強興旺。                                 是七十古來稀,還是七十才開始,都要好好利用

                                                                          有限的人生,做一些有益社會人群的事。
                        ൗᾇႵඹ⊕㈨ຬ҂ॖ֤                                            第四,「無死不可得」。一個人出生以後,

                        主持人:師父,我們生活在世間,有各種各                               希望長久活在世間不死,是不可能的。因為有為
                    樣的慾望,但是我們也受到一些人生的限制,有                                 法在這無限的時空裏都是有限制,是流轉生滅
                    哪些人生的欲望是終不可得?佛經裏面是否有談                                 的,除非能夠悟到,永恒的自性、本心就是不死

                    及?                                                    的生命,證得所謂的「本來面目」,認識自己的
                        達義大和尚:釋迦牟尼佛早已經指出我們                                真心本性,才能獲得真正的「不死」。




           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