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8期
P. 5
瞭解緣起性空,你執著它這個假相,你就沒辦法 差萬別。但是不要忘了,你的自性沒有變,你的
通達佛法。 佛性沒有變。
佛教常講,一切法皆是佛法,可是我們凡夫 在《金剛經》第十四分裡有一段話:「須
不明白,沒有般若智慧,迷了,因此你見不到佛 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
法。所以「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世間 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
所有一切千差萬別的相,這個相是什麼相?是非 無虛。」這幾句話在《金剛經》中也是非常重要
相,因為它具足了四性,沒有永恆性、固定性、 的,就是釋迦牟尼佛佛所講的都是真話,都是實
常性、主宰性。所以它是非相,它是一個空性。 話,他沒有誑語、異語,沒有講話前後矛盾,有
「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什麼是眾 人講釋迦牟佛尼有時候講有,有時候講空,有時
生呢?眾生就是因為每一個人迷惑了,造業了, 候這樣講,有時候那樣講,是不是有衝突?是不
得到不同的果報。我們現在每一個眾生的相不一 是有矛盾?你看到釋迦牟尼佛講的有矛盾有衝
樣,每一個眾生的果報不一樣,因此在十法界裡 突,只是表面上,其實從內在講,佛教所講的就
面有不同的眾生的相。 是一個道理,講空無自
佛是覺悟的眾生,我們六道眾生是迷的眾 性的道理,這個空
生,同樣是眾生,同樣具足佛性,為什麼佛能夠 無自性不是什
成佛,我們成為凡夫?這就是一個迷和悟的關 麼都沒有,
係。我們凡夫把眾生當成一個實相,佛能夠了知 這個空裡
一切眾生即非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 面,空
即非眾生,是名眾生。佛與凡夫對眾生的認識、 到最後
看法、體悟都不一樣。 真空,
「一切眾生,即非眾生」。什麼叫眾生?眾 真空離
生者,眾緣和合而成,但其佛性是不變的。舉個 不開妙
例子,就像黃金,大家都知道黃金是它的本質, 有,那
可以把黃金做成佛像,做成手錶,做成碗,做成 麼這個
其它的器物,做成其它的東西。所以黃金的本質 妙有又
沒有變,但在相上可以變成種種不同。看到金的 離不開真
佛像,或者金的手鐲,或者金的碗,你說它是一 空,所以悟
樣,還是不一樣?所以黃金的本質沒有變,變的 到空有不二,
就是這個相。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但 這個就是佛法。所
是我們現前看到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 以釋迦牟尼佛講話沒有矛
貧、有富、有受過高等教育者,有沒有讀書的 盾,沒有衝突,有矛盾就是你的知見,就是你的
人,什麼樣的人都有,那麼這個是一種現相,千 智慧不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