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6期
P. 46

專題論壇  (學術篇)
                    THEME DISCUSSION






                    體內心的平和;個體內心的平和是世界和平的基                                 以領略八宗齊備的莊嚴景象。
                    礎。「諸佛悉了知,一切從心轉,若能如是解,

                    彼人見真佛。心亦非是身,身亦非是心,作一切                                     三、西方和東方都需要多元化的視野
                    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出生於東方的英國作家曾經感歎:「東是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東,西是西,東西永古不相期!」。其實,東西

                        佛告訴我們,世界是一個整體,我們芸芸                                方總有見面握手的一天,而且西方人首先發現的
                    眾生的其中一個人作惡,都會影響到這個地球;                                 是佛教。不約而同的是,西方知識界立即認識到

                    反過來說,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去修善,整個世                                 從東方而來的這一古老宗教的魅力,甚至極端的
                    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優婆塞戒經》卷三說:                                     如哲學家尼采,他在聲言「上帝死了」的同
                    「一切眾生因殺生故,現在獲得惡色惡力惡名短                                 時說:「佛教要比基督教千百倍地真實:客觀而

                    命,財物耗減,眷屬分離,賢聖呵責、人不信                                  冷靜地提出問題是它的一部分遺產,因為佛教來
                    用,他人作罪橫罹其殃,是名現在惡業之果;舍                                 自於一個經過幾百年發展的哲學運動。」自那時

                    此身已,當墮地獄──多受苦惱饑渴長命、惡色                                 以來,佛教文化已經在西方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惡力惡名等事,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得人身,                                 以至於當代哲學家海德格爾和弗洛姆都受禪宗的
                    複受惡色短命貧窮。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令外一                                 影響,並認為西方人受理性知識體系的束縛,影

                    切五穀果蓏悉皆減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                                  響了其視野,禪宗為西方人指出了一條通往自由
                        5. 民主                                             的道路。
                        佛教其實是最早把民主的元素帶入中國並在                                   法國學者阿努瓦.阿布戴爾─馬裏克認

                    叢林規範中真正得到體現的。「……與其他兩大                                 為,當代世界早已不是「三個世界」了,而是
                    宗教都有教主相比,佛教雖然在後世發展中也會                                 呈現兩大文明圈格局:一個是印度-雅利安語系
                    出現特定區域的教主、法王或僧王,但總體而言                                 文明圈(包括古埃及、波斯、古希臘世界、歐

                    佛教並無教權上類似教皇的宗教權威。佛陀在入                                 洲、北美、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印歐語系地區、
                    滅之時,其實與我們一般華人所理解的不同,並                                 亞撒哈拉大沙漠非洲──伊斯蘭教文明文化範

                    沒有指定任何一人來做他的接班人。而且按照佛                                 圍),一個是中國文明圈(包括中國、日本、
                    教的戒律,很多事情都要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                                 蒙古──中亞、越南和東南亞、東亞次大陸、
                    則來處理,具體的辦法就是投票表決制,這個原                                 大洋洲、從波斯到菲律賓的伊斯蘭教文化範

                    則一直到7世紀末義淨到西天求法時都是這樣記                                 圍)。他認為,中國是東方文明的動力中心,
                    錄的。可以說民主精神是佛教的內在要素之一,                                 地處亞洲的中心位置。

                    這一點與現代文明非常契合。」                                            佛教圓融、包容、謙和、和平的理念,已經
                        佛教不僅在組織形式上寺院實行民主推選、                               深深地紮根於中國文化。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向世
                    賢者為尊、集體領導,而且在文化機制上有學術                                 界介紹佛教文化,推廣佛教理念。但這絕不意味「

                    自由、鼓勵創新的傳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得                                 唯我獨尊」。佛教教義決定了我們的態度和行動



           4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