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8期
P. 39
年,554)之前,更遠在他至金陵瓦官寺之前。 說,實不免張冠李戴之嫌,純為臆度。
因此在學說傳統上,慧思之倡導定慧雙運與金 5、向來學界似乎並未說慧思「開了定、
陵攝山諸僧之提倡定慧雙修,並無必然的聯 慧並重的先路」,即攝山諸僧先於慧思而倡導
係。 此說,也同樣不算是開了定慧並重的先路,因
3、慧思於光大二年(568)入居衡嶽之 為佛門所謂「定慧雙修,止觀並重」,原為舊
後,嘗往金陵瓦官寺。道宣記云:「嘗往瓦 說,並非新論。而思、顗之功,實在於重唱斯
官,遇雨不濕,履泥不汙。僧正慧暠與諸學 說,而有懲於南北學風墜失一偏之弊,故灌頂
徒,相逢於路,曰:此神異人,如何至此!舉 有云:「昔浮頭、玄高,雙弘定慧,厥後沉
朝矚目,道俗傾仰。」也即是說,慧思至金陵 喪,單輪只翼而
之時,在佛學上已有精湛造詣,定慧雙開的修 已。逮南嶽挺振,
行方法在他那裏已臻深境,並因此而在金陵的 至斯為盛者也。」
佛教界產生巨大影響,以至於他歸衡嶽以後, 雖灌頂也未將「雙
「陳主每年三信參勞,供填眾積,榮盛莫加。 弘定慧」歸功於慧
」此同樣可證慧思之倡導定慧雙開,不可能是 思之首唱,而只謂
由於在金陵接受了攝山諸僧之影響的結果。 此說「至斯為盛」
4、智顗師事慧思,乃在陳文帝天嘉元年 而已,這是合乎歷
(560),時智顗二十三歲,而慧思則在光州 史事實的。正因定
大蘇山。見慧思之前,智顗對其已然「遙餐風 慧雙修原為舊說,
德,如饑渴矣」。既見慧思,思即「為說四安 而天台及三論之學
樂行」,而智顗則「受業心觀」。這些記載再 說傳統又皆源於北
次表明,慧思之倡導定慧雙修,至遲也不得遲 地,乃至雙方皆共
於天保六年(555)入居大蘇山之時;而智顗 尊《大品》、《釋
後來之「重彈止觀並重」,則首先是對慧思之 論》等,因此實在
佛學思想的直接繼承與發展,而不是對「攝山 也就不妨其學說
僧詮『山門宗義』於理論上的繼承與發揮」。 之某些方面的殊途
事實上,智顗於慧思處即已開悟「法華三昧」
,又常代思宣講《大品般若》及《法華》,稱
為「說法人中最為第一」,故光大二年思入衡
嶽,智顗則稟師命而南下金陵,居瓦官寺,「
創宏禪法」。是明證智顗於瓦官初說《大智度
論》及《次第禪門》,宣講定慧雙開之止觀法
門,實出慧思之授受,而與攝山無涉。楊著之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