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8期
P. 34

法
                    HISTORY OF CHAM SHAN





                    從《諦閑大師語錄》中探索淨土思想與



                    現代化的修持法(二)




                    釋正持
                        諦閑(1858-1932)是天台宗第四十三代祖                               諦閑對於四種念佛或《觀無量壽佛經》之
                    師,為靈峰智旭以下第十二世,被讚譽為民國中                                 三種念佛,共有六篇文章之探討:〈答溫光熹居
                    興天台教觀之祖師,其對於近代天台宗的主要貢                                 士七問〉、〈覆大安居士函〉、〈復劉聖德居士
                    獻,即是創辦天台僧伽教育-觀宗研究社,為近                                 書〉、〈覆杜聖宏陳聖嶽二居士函〉、〈觀經疏
                    代開辦僧伽教育的先驅,以新的教學形式維繫和                                 鈔演義序〉、〈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茲將其
                    發展天台教義,培養一批優秀的弘法人才。他一                                 歸納,共同來討論:淨土之念佛法門,共分為四
                    生講經無數,演講有百數十會之多,法壇幾乎遍                                 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
                    及中國各地,時人認為「四明之後,蓋第一人                                  佛。其中前三種,出自《觀無量壽佛經》;最後
                    也。」                                                   一種,出自《普賢觀經》。以上四種念佛法門
                        此外,諦閑之著述宏富,包含自撰,以及弟                               中,諦閑特別關註而著墨最多的,是第三種持名
                    子結集的作品,經疏講論共十餘種之多,後人合                                 念佛。茲說明如下:
                    輯為《諦閑大師遺集》刊行。諦閑之著述言簡意                                     1. 觀想念佛
                    賅,剖析深刻,文筆樸實無華,深獲好評,被讚                                     觀想念佛,謂於心觀想佛之相好圓滿,觀
                    譽為「蕅益復生」。所以,諦閑可說是結合了知                                 想純熟,則三昧現前。觀想念佛,指《觀無量壽
                    禮之講經、智旭之著述於一身,更是傳承了二位                                 佛經》十六觀之前十二觀,為上根人教他觀想念
                    祖師山家派之妄心觀。                                            佛。《觀無量壽經》之前十二觀:日想觀、水想
                        佛,以念佛最為穩當。最後,「台淨融合」,                              觀、地想觀、寶樹觀、寶池觀、寶樓觀、華座
                    諦閑以天台六即的觀念來闡述念佛法門,而以念                                 觀、像觀、真身觀、觀音觀、勢至觀、普觀。諦
                    佛法門來收攝天台教觀,最後導歸西方淨土。                                  閑對於觀想念佛之詮釋如下:
                                                                              〈覆大安居士函〉云:「須知觀想一法,非
                        ؽa୑ڍٚم֥ṱℴ                                         上根不易修。按經中修法,初觀未成,不能修第
                        諦閑在《語錄》中的念佛方法甚多,有四種                               二觀,華座觀未成,不得修真身觀(像觀),概
                    念佛法:觀想、觀像、稱名、實相,這四種念佛                                 可知其非易易也。」〈復劉聖德居士書〉云:「
                    方法中,唯有《阿彌陀經》之信願持名念佛,尤                                 須知觀想法門,先須開圓頓解,了知心、佛、眾
                    為方便之方便,殊勝之殊勝,又分為事持、理持                                 生三無差別,自他本來不二,借他作境,唯心觀
                    二種。                                                   照,是上根業微障輕人所修之法門也。」
                        念佛三昧法門,又分為三種:念自佛、念他                                   諦閑說明觀想念佛的困難度有三:一為上根
                    佛、自他俱念佛,三種念佛三昧中,以念他佛最                                 利智根機之人所修的法門;二為十三觀中,必須
                    為穩當。                                                  初觀修成,才能繼續修第二觀;三為自他俱念,
                        (一)四種念佛法:觀想、觀像、稱名、實                               對外緣想諸佛聖境,對內則為唯心之觀照。亦即
                    相。                                                    大開圓解,徹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自、



           32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