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8期
P. 36

法
                    HISTORY OF CHAM SHAN






                    本位立場,為了應機說法而使用,還擔憂體究的                                 口宣說。
                    結果,對念佛會造成弊病:「體究殊途,若如是                                     4. 實相念佛
                    體究,則愈究而愈遠,非利念佛,實有害於念佛                                     實相念佛,亦名法身念佛,謂觀自身及一切
                    也。山野所謂體究者,以前函云:當持名時,妄                                 法之真實相,乃無形無相,猶如虛空,而心及眾
                    念不息,山野教以體究妄念生處,乃截斷意根之                                 生本來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念念相續,則
                    法。」諦閑提出的體究念佛,是在信眾持名念佛                                 三昧現前。實相念佛,即是持名念佛中的理持,
                    過程中產生了問題,妄念無法止息,而教導他運                                 也是體究念佛,已於持名念佛的理持中做了說
                    用體究念佛,以止息妄念,並非在推廣體究念佛                                 明。
                    法門。                                                       (二)念佛三昧法門
                        (2)臨終十念法                                              念佛三昧,為禪觀之一,指以念佛為觀想內
                        十六觀的最後一觀,為最下根業重惡人,                                容之一種禪定,亦即觀念佛德,或稱念佛名之三
                    臨終獄境現前之時,善友教令稱佛名號,即得往                                 昧。念佛三昧,分為三種:念自佛、念他佛、自
                    生。〈觀經疏鈔演義序〉云:經云:汝若不能觀                                 他俱念佛。
                    彼佛者,應稱阿彌陀佛。如是至心仙聲不絕,具                                     1. 念自佛
                    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                                      念自佛,就是實相念佛,念自己本性佛,
                    中,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命終之時,見金蓮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便是實相理體,如禪宗參自
                    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於一念頃,即得                                 家本來面目,天臺之圓頓止觀等,為永明延壽四
                    往生極樂世界。                                               料簡之「有禪無淨土,十人九磋路。」〈丙寅勢
                        具見稱名、滅罪,二俱不可思議也。譬如                                至菩薩聖誕開示樂清虹橋居士林〉云:念自佛法
                    破千年之闇室,功在燈明,出無始之樊籠,全憑                                 門,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識相
                    念佛。此時如不念佛,墮地獄如射箭頃;十稱佛                                 應之五別境中慧心所為能觀智,名為妙觀察智相
                    名,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其轉變之                                  應品;以六根性為所觀境。如阿那律單選眼根,
                    易,猶反掌間耳。                                              名反見法門,初於見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諦閑於此處道出了「持名念佛法門」為方便                               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此一
                    之方便,殊勝之殊勝。下品下生者,即使造了五                                 種法門,境智俱屬於自,故云念自佛也。……念
                    逆十惡罪,最下根業重、臨終獄境現前的惡人,                                 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無量無
                    他墮入地獄之快速,如射箭之一剎那的時間;但                                 邊,若煩惱一絲不斷,則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
                    只要有善友勸他臨終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乃至                                 云:「少留一愛未全捐,便恐臨終被此牽。」先
                    十念,可以除去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亦得帶業往                                 須持戒清淨,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定能伏煩
                    生極樂世界的下品下生,原本要受地獄之苦因,                                 惱,直至三界見思破盡,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
                    一念之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轉變成安樂國。                                  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
                        持名念佛法門,三根普被,無機不攝,是最                                   念自佛,是一重能所,即以妙觀察智為能
                    圓頓、直捷的念佛法門,乃是世尊無問自說的法                                 觀,以六根為所觀。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
                    門,「超出禪教律,並攝禪教律」,具有普攝性                                 中,有二十五位菩薩、阿羅漢,各自述說最初修
                    與適機性,即使是造五逆十惡罪之人,只要命終                                 行入門的下手功夫,包括:六根、六塵、六識、
                    之時,稱念十句阿彌陀佛,亦得帶業往生極樂世                                 七大。諦閑列舉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
                    界的下品下生。所以持名念佛,是希有難信的法                                 根,是指念自佛的部分,其中六根之眼根為:在
                    門,故感得六方諸佛稱揚勸信,以及釋迦如來親                                 眼根見的境界中,是沒有主觀的自我與客觀的環


           34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