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8期
P. 40

法
                    HISTORY OF CHAM SHAN






                    同歸,湯用彤先生謂「宜其理味相契」,豈非                                  定。第二,攝山諸僧雖亦主定慧兼運,但就其
                    有見於此乎!學術研究原須尊重歷史事實及前                                  後續的發展來看,比如在三論宗的實際創建人

                    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妄分門戶,尤不可取。楊                                  吉藏那裏,定慧兼運並未作為其學說係統中的
                    著所謂學術界向來忽略了攝山三論學僧倡導定                                  有機構成而獲得進一步的理論闡釋與發展,因
                    慧並舉這一歷史事實,其實並無根據,至少湯                                  此定慧兼運也就並未體現為三論宗區別於其他

                    用彤先生在其關於南北朝佛學的經典性研究之                                  學(宗)派的一種特色。而在天台宗那裏,經
                    中,早已指明了「攝山一係亦主定慧兼運」。                                  過智顗的發展,定慧兼運不僅為其禪法實踐上

                        6、古今學者多將定慧兼運的重新倡導歸                                的一種根本方法,而且經過了係統的理論化而
                    為天台一係的特色之一,並進而論其對統一南                                  被整合為其全部學說係統中不可或缺的有機部
                    北學風所作出的卓越努力,從歷史的基本事實                                  分,若抽去其定慧兼修之禪法,則其止觀學說

                    來看,這一觀點並無過失。原因是:第一,所                                  理無由建立。正以此故,向來言天台者必首及
                    謂定慧兼運,原是禪法,無論是慧思還是智                                   其定慧兼運之說。由此可明將南北朝末期定慧

                    顗,在當時均以禪法著名,智顗稟師命而南下                                  兼運之實踐方法的流行歸於天臺一係的提倡,
                    金陵,其目的也在為「創宏禪法」。攝山諸僧                                  就當時的實際情形而言,並無過失;由此也可
                    雖亦主定慧兼運,然其成就主要在義學。道宣                                  明攝山諸僧與思、顗均主定慧兼運,是其所

                    《續僧傳》將慧思、智顗之傳歸入「習禪」,                                  同;然其影響有異,在禪法上所臻成就有異,
                    而將攝山諸僧及吉藏之傳歸入「義解」,即至                                  在其各自的理論體係中的重要性有異,則是其
                    少表明了道宣心目中其各自的不同佛學成就。                                  同中之異也。

                    由文獻的歷史記載來看,慧思、智顗以禪師的                                      上來所說六點,非出於好辯之心,實事實
                    身份而倡導定慧兼運之禪法,其在當時所造成                                  理難違,其中有不得不然者。然考詳史料,三
                    的影響確乎遠較攝山諸僧為巨大。故道宣不僅                                  論諸僧與慧思、智顗等的確有過交往,則其學

                    在《慧思傳》中謂「(慧)思慨斯南服,定慧                                  說間存在相互影響,蓋在情理之中,但謂思、
                    雙開,晝談義理,夜便思擇。故所發言,無非                                  顗之說定慧兼運乃出於攝山諸僧,則未必然。

                    致遠,便驗因定發慧,此旨不虛,南北禪風,                                                           (未完待續)
                    罕不承緒」,而且在「習禪篇」《總論》中又
                    云:「(慧)思實深解玄微,行德難測。」「當

                    朝智顗,亦時禪望,鋒辯所指,靡不倒戈。」
                    「如斯習定,非智不禪,則衡嶺(謂慧思)、臺

                    崖(謂智顗)扇其風也。」道宣去其時未遠,
                    且本為佛教中人而又不屬於臺宗,其一再肯定
                    思、顗倡導定慧兼舉之風並在當時造成了巨大

                    的影響,應是歷史事實的體現,未可輕加否


           38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