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8期
P. 8

講經說法
                    DISCOURSES FROM DHARMA MASTERS






                    知道什麼意思,他講,我有一個涅槃妙心要傳給                                 所以上面所講:「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其他人,他才有說教,才有說這個道理。般若實                                 這是禪宗以心應心的法門,不落語言文字,釋迦
                    相是不可以用語言、文字、思維所能夠表達的菩                                 牟尼佛把這個法傳給大迦葉也是一樣。
                    提心,這個才是真正的菩提心,如果落入語言、                                     這個「降伏其心」,在《金剛經》裡面是

                    文字、思維、概念的話,這就是一種權巧方便,                                 非常出名的一句話,這個「心」是虛妄心。我們
                    是一種文字的般若。                                             爲什麼要降伏其心呢?釋迦牟尼講,我們所思維
                        《金剛經》裡長老須菩提出,若有「善男                                的、所用的心,就是一個虛妄心、分別心。每天

                    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                                 從早到晚,你起來以後就是一個分別心,分別這
                    住,云何降伏其心?」釋迦牟尼説:「善哉,善                                 個,分別那個,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毛病,都具
                    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                                 足我相、人相、眾生相、夀者相,我們每天都會

                    咐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爲汝説:善男子、善                                 執著這個四相,所以有分別,有了分別就有比
                    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                                 較,有比較就有煩惱。我們的煩惱就是不明白我

                    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善現                                 們的真如佛性,不明白這個菩提心。因此釋迦牟
                    啓請品第二)                                                尼教我們降伏其心,這個心就是凡夫心、虛妄
                        釋迦牟尼第一句回答就是:「如是住,如是                               心。佛教裡面講「心猿意馬」,這個心常常在妄

                    降伏其心。」就不講了,為什麼呢?                                      動,心沒辦法安定下來,爲什麼呢?因為妄念太
                        須菩提請教釋迦牟尼佛,他說很願意來聽釋                               多了。為什麼有妄念?就是因為你沒有這個般若

                    迦牟尼佛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釋迦牟尼佛才講了                                 觀照,所以有妄念,因此我們要降伏其心,叫自
                    好多的語言文字讓我們明白。後面這些都屬於文                                 度度他。
                    字般若,或者叫觀照般若,經過文字來表達,然                                     如果要找到般若智慧的話,首先要去除這個

                    後讓我們去思維,用智慧去觀察、了解這個實相                                 虛妄心,當你有一天把這個虛妄心去除以後,本
                    般若是什麼。這就是《金剛經》的妙處。《金剛                                 有佛性顯現出來,那你有大智慧,有了大智慧以
                    經》裡面最高的境界,就是不可以用語言文字來                                 後,大悲心起,自然而然你就想去度眾生,這是

                    講的。釋迦牟尼在表達的同時,他都在破這個「                                 很自然,並沒有人去告訴菩薩説:菩薩你去度眾
                    相」,在表達義理這個菩提心的時候,當下就破                                 生。菩薩修行修到一定的定力,有了很高深的禪
                    我們的相,不要去執著。我們看《金剛經》的時                                 定以後,就產生了一種無上的智慧,有了這個無

                    候要抓住它的要點,要知道《金剛經》的特色是                                 上的般若智慧以後,就大悲心起,他自然而然把
                    什麼,《金剛經》就是在破相,破了我們這個「                                 所有的眾生當成一體,同體大悲,眾生的煩惱,

                    我相」,破了我們這個「法相」。                                       眾生的快樂跟佛菩薩息息相關。所以這裡講降伏
                        所以釋迦牟尼佛如是回答,這就是禪宗以心                               其心就是自度度他,降伏其心並不是說自己淨化
                    應心的法門,你看這個禪宗,「禪者無言」,禪                                 自己心靈,而是同時在淨化他人。所以菩薩自利

                    宗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如果你用語言表達,就                                 利他,自覺覺他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釋迦牟尼
                    是落入教相,屬於言教了,並不是最高的境界。                                 講,應該要這樣的降伏其心。

            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