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8期
P. 7

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排除邪念的干擾呢?)
                 什麼叫「正等」呢?正等就是不起法執,「                                   菩提心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本有的清淨心。我

            若有法執便有礙」,如果我們有法執就有障礙,                                 們每一個人都有菩提心,可是因為妄想、執著、
            此法不是彼法,就有分別,這個法跟另外一個法                                 分別,把它蓋覆住了。我們常常講發菩提心,其
            不一樣,彼法不是此法,法法有礙。《華嚴經》                                 實我們發的菩提心就是我們的菩提心願,通過這

            裡面不是要悟到事事無礙嗎?我們凡夫沒辦法悟                                 個願去修,到最後證到菩提心。
            到事事無礙,我們凡夫覺得桌子就是桌子,椅子                                      因為眾生的根器不一樣,所以我們菩提心

            就是椅子,你就是你,他就是他,那麼有這樣的                                 分有好多種層次。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
            分別,所以我們有障礙,因此法法不能周遍法                                  説,菩提心有「大小、偏圓、邪正、真偽」,一
            界,當說你如果是你有覺悟的話,你就會發現,                                 共八種不同的菩提心。其實菩提心只有一個,為

            所有一切法都能夠周遍法界,一個法悟到能夠周                                 什麼有八種呢?因為每一個人的根器、悟性不一
            遍法界的話,就可以做到圓融無礙。可是我們一                                 樣,對菩提心的認識不一樣,所以有八種不同的
            般凡夫,他沒有這個覺悟,沒有這個覺性,所以                                 菩提心。我們講《金剛經》裡的菩提心是成佛的

            法法不能周遍法界。                                             菩提心,是最究竟、圓滿、了義的菩提心。
                 當說你有覺悟的話,你就會發現,所有一切                                   《金剛經》一開始非常有意思,當須菩提問
            法都能夠周遍法界,一個法悟到能夠周遍法界的                                 釋迦牟尼説,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

            話,就可以知道圓融無礙。可是我們一般凡夫,                                 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他沒有這個覺悟,沒有這個覺性,所以法法不能                                 釋迦牟尼怎麼回答?他就是這樣的降伏其心,這

            周遍法界,「若無法執,法法猶如虛空」,這是                                 樣的住。本來經到這裡就完了,釋迦牟尼就是這
            多好的境界,這是般若的智慧,當我們如果沒有                                 樣子,體現了我們上次講到,般若有三種,其中
            這個法執,法法猶如虛空,看起來有這個法,但                                 實相般若就是點到為止,不告訴你。

            是它空無自性,一切法表面上有千差萬別,但是                                      須菩提是拘撒羅國舍衛城人,出生婆羅門教
            自性是空無自性,不可得,如果把一切法都(看                                 家庭,是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長者鳩留之子,

            作)像虛空,就法法平等,所以法無上下,法無                                 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以「恆樂安定、善解空
            高低,一切法都是平等平等,這也是《金剛經》                                 義、志在空寂」著稱,號稱「解空第一」。所
            裡面另外的一個特色,所以佈施遍法界,忍辱禪                                 以,《金剛經》開頭由須菩提提出問題不是偶然

            定遍法界,法法平等便是正等。                                        的。須菩提說:我非常高興,我愿意來聽釋迦牟
                 長老須菩提向佛提出一個問題:「世尊!善                              尼佛,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怎麼樣的。釋迦牟
            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                                 尼開始用文字般若來表達實相般若是什麽。

            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第二品  善現啓請分)」                                    你們如果有讀過禪宗的歷史淵源就知道。釋
            (譯文:世尊,善男善女如果想修成至高無上的                                 迦牟尼佛有一天在靈山會上拈花,大迦葉微笑,
            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                                 這個心法就傳給他了。釋迦牟尼怕人家不懂,不




                                                                                                                        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