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8期
P. 5

心。平常心者,就是穿衣,吃飯,出入往返,舉                                 示恭敬。
            首動足,行住坐臥,都未離這個道。一個人真正                                      這個時候須菩提講:「稀有世尊,如來善

            修行修到很高境界,有大智慧的話,不是超越人                                 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須菩提稱釋迦牟
            群,不是超越生活,而是在行住坐臥當中體現這                                 尼為「稀有世尊」,為什麼稱稀有世尊?第一他
            個佛法,體現智慧。                                             能夠看破紅塵,捨去王位出家,大轉法輪。根據

                 我們看這段文字:世尊食時,著衣持缽,                               六祖大師的解釋:「世尊若不出家,便做金剛輪
            入舍衛城次第乞食,然後回到他住的地方,吃飯                                 王。」釋迦牟尼看破紅塵,看破世間的榮華富貴

            以後,收起了缽,收起了衣,還有洗足,敷座而                                 出家修行,大轉法輪。所以須菩提稱世尊爲稀有
            坐。在釋迦牟尼,雖然有這麼多不同的環節和動                                 世尊。第二,釋迦牟尼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作,但是他的心如如不動,這就體現動中有靜,                                 身相非常稀有,不是一般凡夫所可以比擬的,所

            靜中有動,動靜不二的法門。釋迦牟尼佛把金剛                                 以叫稀有;第三,釋迦牟尼心中具足八萬四千法
            般若這個妙法,用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古人講:                                 門,三身圓滿具足。三身就是法身、報身、應
            「原來佛法無多子,只在平常日用中。穿衣食飯                                 身,所以叫稀有。

            親認得,千差萬別體皆同」,表面上世間法,在                                      「菩薩」翻譯叫覺有情。有兩種意思,第一
            俗諦方面有千差萬別,但是真諦只有一個,本體                                 從本身來講,他是一個覺悟的有情,他已經離開
            是一樣的。                                                 三界六道之苦了,已經了脫生死,證到菩薩的果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坐起,偏袒                               位;第二是覺悟其它的有情,菩薩發大菩提心,
            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第二                                 廣度一切有情,所以叫覺有情。他每天都在不斷

            品「善現啓請」)須菩提啓請釋迦牟尼講般若智                                 弘揚佛法,度化眾生,他不像小乘獨善其身,自
            慧。大家知道釋迦牟尼跟所有弟子都在一起,這                                 我解脫。如來有善巧的方便,能夠護持、憶念菩
            時候須菩提從座起來,偏袒右肩。在印度,人們                                 薩,令菩薩不退轉,所以菩薩有佛常常鼓勵加

            穿的衣服右肩是露出來的,跪下來,合掌恭敬而                                 持,所以他不會退轉,直至能繼承佛位,到最後
            白佛言。長老須菩提,就是他德高望重,須菩提                                 由菩薩變成佛。

            的戒臘是很長的,「臘」就是他的受戒時間很                                       《金剛經》裡面說「善護念諸菩薩」。善,
            久,是長老級的。他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                                 就是善巧方便;護,就是護持;念,就是憶念。釋
            解空第一,他對佛法的空性非常有體悟。                                    迦牟尼佛以般若來護念菩薩,若身若心不起妄念,

                 須菩提看到世尊在行住坐臥中不離般若,釋                              菩薩有佛常常加持,常常護念,無論是他的身體,
            迦牟尼佛到城裡乞食,回來,然後坐禪。釋迦牟                                 或者他的心都不會起妄念。「不動念則心清淨」。
            尼佛的舉止,在平常中體現一種智慧,他請世尊                                      菩薩心不動念,他的心就可以保持清淨,

            演說妙法,於是從大眾中起立,偏袒右肩,施以                                 「清淨心中具有恆河沙諸佛功德。」菩薩的心清
            弟子禮來請佛陀。「右膝著地」,「著地」就是                                 淨,就具足無量無邊佛的功德。因此古德說:「
            長跪的意思。「合掌」就是表內一心,外恭敬而                                 一念不生全體現。」

            請法。當我們請佛說法的時候,我們要合掌,表                                      什麼叫「善咐囑」?就是有三身、四智、五

                                                                                                                        3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