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73期
P. 24
專題論壇
THEME DISCUSSIONS
第三部分、生態保護與心靈環保
去親人之際,楞嚴三法會呼籲大
以上加拿大佛教會的生態環保實踐,注重實 眾,秉持恭敬心、歡喜心、感恩
際操作層面。但環保的問題有外在的生態環保和 心,誦持楞嚴咒,身口意三業清
內在的心靈環保。生態的環保,例如自然界的保 淨,滿懷法喜,共同為世界和平
育、空氣的淨化、水源的清潔、噪音的 防止、 祈禱,功德迴向世界各地遭受天
垃圾的處理及輻射的防止等,須靠大眾的力量共 災人禍的人們,祈願受難者早日
同來維護。而心靈環保要靠淨化人的貪、瞋、癡 康復。這種巨大的正能量和功德
三毒。「心靈環保」是加拿大佛教會整體生態環 力在利益大眾過程中,引領參與
保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者清淨其心,實現了自身的心靈
環保。
一、自淨其心和心靈環保
二、透過禪修做到心靈環保
《維摩經‧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
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是 生態環保要求人們清淨其心,簡化生活,禪修
說國土的清淨主要取決於心的清淨。因此,「環 提供了極簡生活的方便法門。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
保」除了注重地球上的環保工作外,內心的環保 皆可禪修,而環保必須從簡化生活入手。例如:在
淨化更為重要。平常貪慾、瞋恨、嫉妒、邪見等 寺院用齋飯,不浪費一湯、一菜,乃至一粒米、一
盤踞在人的內心,污濁了人的心靈,所以要把心 滴水,就是連吃完飯後的碗、筷,都要用少許的水
內的貪慾心改成喜捨心、瞋恨心改成慈悲心、嫉 在碗內清洗後,將水喝下。每一次的浪費,不僅是
妒心改成包容心、懷恨心改成尊重心。 在浪費自己的資源,更是浪費了屬於地球上全體眾
那麼如何做到「自淨其心」和「心靈環保」 生共同的資源。
呢? 禪修能使人主觀的內心世界和客觀的生活環境
就是要「心中有佛」。心中有佛,眼睛看 合而為一,禪的修行者,一定會將內心所體驗到的
到的都是佛的世界;心中有佛,聽到的都是佛 清淨境界表現到外在世界來,自己體驗到的必定也
的聲音;心中有佛,說的話都是佛的語言;心中 勸導他人一同分享,也會影響他人、帶同他人,來
有佛,所作的都是慈悲的事情。所以,世間有情 共同達成心靈環保的任務。
雖然生長在污濁的娑婆世界,但衹要懂得心靈環 為此,加拿大佛教會舉辦各種形式的禪修班、
保,也能成為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 讀經班、短期出家班,教導大眾以禪修來清淨心
有情眾生自淨其心的方法是以虔誠之心自我 靈,簡化生活,對治浮躁、焦慮,用寺院生活的青
修行並利益大眾。二零二二年九月,加拿大佛教 燈古卷淨化人心。
會在世界第二大瀑布邊上的萬佛舍利寶塔寺啟建
楞嚴三共修法會,一百零八位信眾在三天裡閉關
三、放生護生與心靈環保
修行。時值新冠疫情肆虐、眾生罹患病痛甚至失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