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8期
P. 20

W ISDOM IN EVERYDAY LIFE





                    大荷包







                    楊釗大居士



                        最近收到台灣一同鄉會來信求助,投訴                                中一個同鄉會告另一個同鄉會毀謗。
                    被另一同鄉會欺負,將其到期的租金提昇,令                                      2.由於有積怨,所以是業主的一方,在

                    其會務租金大增,希望我能去信勸解,從中協                                 十五年租約到期後,大幅加租30倍,但是即使

                    調,不要以業主的身份欺壓租客。                                      是加租30倍,也只是市價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

                        由於本人在台灣毫無影響力,只是一封                                五。
                    信,相信產生不了作用。因此,遲遲未有回                                       在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時候,

                    信,但對方卻有電話來催,希望能速成其事。                                 一方說合理、另一方說不合情,結果我的朋友

                        剛好在這其間,有一位生意來往的大建築                               提出解決方法,就是租金方面由我朋友全數贊

                    商行政人員來港拜訪我,在午飯商談甚歡,其                                 助。至於兩個同鄉會,則希望大家本著同鄉之
                    曾經在政府任高職,其父也曾是台灣領導層的                                 誼,盡釋前嫌,一切往前看,增強溝通,共同

                    人物之一,在飯局結束前,想起台灣兩個同鄉                                 造福鄉親。

                    會糾紛事情,因此,拜託這位朋友瞭解並盡量                                      聽見對方的處理方法,令我感到非常愉

                    協助解決。                                                快,小小的動作,能為兩幫人解決了一次的積
                        這位朋友回台灣之後,馬上瞭解情形,歸                               怨。

                    納為兩點:                                                     這位朋友的舉動,令我聯想起少年時期,

                        1.這兩個同鄉會,一稱台灣、另一稱世                               聽父親講的一個「大荷包」故事。

                    界,因種種原因導致不和,甚至出現官司,其                                      在惠州的一個農村,時間大約是民國時
                                                                         期。村中有一老人,家境一般,不算窮但也不

                                                                         是大富,應該說是中等家庭,應該稱之「中

                                                                         農」和「富農」,家境中等和稍微過得去。當

                                                                         時鄉中之人,凡鄰裡之爭又或兄弟之爭、父子
                                                                         之爭等等,遇到不能解決之時,又不願用武力





           18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