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8期
P. 21
解決,往往就找這位老人評理,希望協助解 時,哈哈大笑的景象在我腦海中不斷地浮
決,其中的例子往往是:甲家之牛,吃了乙家 現。父親說:「想不到世上有這樣一種人,
的禾,乙家要甲家賠償,但要價太高,無法解 用自己的金錢去解決別人的麻煩」。
決,希望找人評理。 四五十年後,半個世紀,想不到我委
其二是:丙家小孩打傷了丁家的小孩,但 託的朋友演出了一場活生生的「大荷包」劇
提出的賠償金額無法達成,希望找老人評理。 集,但願世上能有更多的「大荷包」,拿自
老人聽完雙方的申訴,發現其中之差距在 己的錢為別人解決瑣碎的煩事。
於金錢,甲方只能賠300元、乙方要求是500 最低限度,它令我回到「在童話中與慈
元,老人與甲方說,好就答應你的300元,請 祥的父親敍會」。
簽字認可;跟著跟乙方說,你要求的500元沒問
題,請簽字認可,其中200元的差距則由老人家
暗中支付。久而久之,村中人發現了其中的奧
妙,雙方都得到他們的要求,成為贏家,只是
老人家是輸家。大家都不能理解老人為什麼願
做「輸家」,與他無關但樂於促成,想來想去
想不通,最後大家認為可能他有錢,花不完,
做些好事。因此,大家稱他為「大荷包」,意
思是「有錢人」,腰間的錢包很大。雖然村間
他不是最有錢,但最肯花錢的人是他,故稱他
為「大荷包」。
童話中的故事,也就是在兒童時期聽到的
故事,其中的主人翁令我神往,父親講完故事
楊釗大居士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