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74期
P. 54

義工園地
               V OLUNTEER CORNER



                 「救人須救急時無」。第二是「施行人」:幫助旅途中處於病苦急難的人。第三是「施病人及瞻病
                 者」:世界上的病人都很痛苦,所以要幫助病人。而且,對看望病人給以安慰者以及對醫護病人以

                 解除其痛苦的醫生、護士,也要進行幫助。第四是「施法器」:幫助有資格修道、今後會有所成就
                 的人。第五是「施欲行異國土者」:                     譬如資助想出國留學,求法而沒有盤纏者。第六是「法施」
                 :給人以智慧的佈施,解答問題,傳授知識,培養學問,乃至教佛法。第七是「資生施」:幫助人

                 以維持生活的必需物品或謀生手段。例如給災區募捐。第八是「屋宅施」:讓無房屋者有一安居之
                 處。第九是「燈明施」:給處於黑暗的人送去光明。第十是「香施」:此指能淨化環境的香料。
                     達義大和尚的書中講到,不求回報的佈施才是最大的功德。出於善心的佈施,一個人即使一

                 共只擁有一百元,就佈施一百元,也能獲得無上功德。
                     Teresa說:「回想我自己,從前以為佈施的重點是我做了什麼,反而因為計較於自己做了什

                 麼,而心不純粹,總是想要獲得等價的東西。但達義大和尚的文字點醒了我,或許佈施最重要的是
                 善心、善念。像是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所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
                 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並未建造出這樣

                 的屋子,但是他願意為了這樣庇護其他寒士的屋子而犧牲自己。讓一個人擁有福德的是他的本身的
                 素質,以及善念。」

                     「我曾經只要看到乞丐就會佈施,但因為社會越來越多的報道講乞丐詐騙,我也逐漸懷疑,
                 我真的幫助到了需要幫助的人嗎?我是在扶貧濟困,還是在助紂為虐?於是我逐漸習慣在見到乞丐
                 的時候先猜疑一番。但是達義大和尚的文章讓我幡然醒悟,看一個人是否做了善行,不是衡量行

                 為,而是衡量初心。」。」




































       52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