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74期
P. 21

「中道妙理」                                                「事事無礙」

             學佛之人應當關注的課題:什麼是「中道妙                              華嚴宗講到「事事無礙」,意指事物之間沒有任
        理」?如何才能悟到圓融無礙?                                        何障礙,能夠達到「大能入小、小能容大」的境
             中道妙理即是不執著於「有」,也不沉迷                               界。大能入小,意味著一個大環境中可以容納很
        於「無」,同時也不捨棄「有」和「無」。當我                                 多東西。小能容大,雖然看似不合情理,實際上

        們修行達到一定境界後,即使在娑婆世界度眾                                  是可以實現的。例如,相機的存儲卡能夠儲存大
        生,心中仍然能夠保持清淨,猶如佛國世界的清                                 量的照片;一面小鏡子可以映射山河大地。
        淨。佛在佛國世界中不會貪戀其環境,同樣也會                                 佛法的智慧為何偉大?因為它能證悟宇宙人生的

        想著度化娑婆世界的眾生,不執著於「有」,也                                 真理,做到處處圓融無礙。
        不執著於「無」;不執著於「垢」,也不執著於
        「淨」。「有無」、「垢淨」、「煩惱」、「菩                                 「一心三觀」

        提」、「生死」、「涅槃」這些都是相對的概念                                      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沒有離開「一心三觀」的
        和名詞。                                                  道理,即一心具足「空、假、中」三觀。明白了
             要超越「有」與「無」、「煩惱」與「菩                               一心三觀,也就能夠悟到「一境三諦」的道理。

        提」,理解真空離不開妙有,妙有離不開真空的                                      「諦」是實相般若,「觀」是觀照般若,
        道理,就會明白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                                 「境」是文字般若。三者既不相同,又不可分
        娑婆世界即是淨土,淨土即是娑婆世界。在這個                                 離。
        境界下,宇宙萬物融為一體,你的清淨心與外在

        的境界也合為一體。因此,《心經》成為佛法的                                 「中道第一義」
        綱要和修行的指南。修行者無論是在觀照內心,                                      不執著,意味著對任何法都不執著。談到
        還是在觀察外境,都能夠證悟到「當體」無非是                                 佛法,如果你執著任何一法,那麼事事就會有隔

        即空、即假、即中。                                             閡、有障礙,就無法通達。如果你能夠把世間所
                                                              有萬事萬物融會貫通,此時就會法法圓通。就像
        「空、假、中三觀」                                             修行人開悟以後,一悟百悟,一通百通,舉一反

             我們對任何事物都要悟到,都要明白,一切                              三。六祖惠能大師開悟後,悟到「菩提本無樹,
        法是空的。因為本體是空,相則是假相;那麼,                                 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
        如何達到一種平衡呢?我們需要悟到似空非空、                                 時,他心裡一切都通達了,通達了世間法與出世

        似假非假,最終達到非空非假、即空即假的境                                  間法。
        界。這種境界就是中道實相。                                              釋迦牟尼佛是一位大覺悟者,他已經證悟到
             因此,對於執著於「有」的人,要用空觀                               圓融無礙的中道境界。他的智慧能夠徧照一切,
        來對治;對於執著於「空」的人,要用假觀來對                                 無論到哪裡都不會受到任何阻礙,能夠做到隨緣

        治;對於執著於「空有」兩邊的人,則要用中觀                                 無我,即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是一種大境
        來破除。最終,任何事物都能夠達到圓融無礙的                                 界。

        境界。

                                                                                                                   19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