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59期
P. 20

智慧人生
                    W ISDOM IN EVERYDAY LIFE





                    知行合一






                    楊釗大居士


                                                                              年初的計劃文章已經出檯,年底能否豐

                                                                          收,關鍵在於落實,要落實得好,首先願望不

                                                                          能太多、太雜,否則很容易墮入「事事想做,

                                                                          事事做不好」的案例。縱觀計劃文章,很多負
                                                                          責人都掌握了專注的法門,目標也沒有訂得太

                                                                          多,是一個進步,一年之初,開了一個好頭。

                                                                              有了計劃,第二步是落實。成功企業的

                                                                          法門之一,是「理論聯繫實踐」。在每一件工

                                                                          作中,狠下功夫,稱之為「知行合一、事上用

                                                                          功」。「知」,為知識,又或稱之為理論。人

                                                                          類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有幾千年,對於自然界的

                                                                          規律,以及應該如何應付,都有許多記載,成

                                                                          為人們趨吉避凶的指南;所以前人稱「書中自
                                                                          有黃金屋」,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活起居、

                                                                          處事待人,各家都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不同的

                                                                          解決方法;所以,培養讀書的習慣,對增長知

                                                                          識、增長智慧有極大的好處。自古以來,許多

                                                                          成功的人士都是手不離卷的。君不見,關帝聖

                                                                          君夜讀「春秋」的圖像是那麼深入民間,廣為

                                                                          流傳。
                                                                              當然,只是理論的「知」還不夠,要得

                                                                          到效益,必然在實踐中運用,稱之為「行」,





           18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