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7期
P. 18
專題論壇
THEME DISCUSSION
覺悟成道后,這樣讚歎:「奇哉!奇哉!大地眾 1.佛法與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相契合
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 現代文明社會所尊崇的理念,平等、博愛、
證得。」 民主等理念,在佛教教義和組織實踐中都可以找
如來以無障礙清凈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 到鮮明的例子。
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 例如,平等的觀念,佛教最初興起時反對
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 「婆羅門第一」,在因果報應和修行解脫方面主
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 張「四姓平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說的平
與佛無異。」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 等是徹底的平等,眾生平等。在理論上,強調「
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 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
生。(見八十華嚴) 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在佛教的實踐中,
我們稱佛陀體悟到的境界是「阿耨多三藐三 強調三皈依的重要性的同時,認為出家人與非出
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雜阿含》把它具體 家人平等,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平等。
分成三種智慧: 再比如,民主的觀念。佛陀在入滅之時,並
1. 宿命智(Pubbe-nivāsānussati Nāṇa)了知 沒有指定任何一人來做他的接班人。而且按照佛
自身、他身宿世生死之真相 教的戒律,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處理一切
2. 生死智(Cutūpapāta Nāṇa)了知自身、他 事務,具體說來,就是投票表決制。可以說,民
身未来世生死之真相 主精神是佛教組織的內在要素之一,這一點與現
3. 漏盡智(Āsavakkhaya Nāṇa)了知现在之 代文明非常契合。
苦相,斷一切煩惱 2.佛法與科學研究的探索方向相契合
兩千多年過去了,佛陀的智慧得到越來越多 科學的進步,並沒有讓佛教這一古老宗教顯
有識之士的讚同和欽佩。社會發展翻天覆地,科 得落伍;相反,科學的發展讓人們發現了更多佛
技發展日新月異,佛陀的教導不但沒有經過時間 的真知灼見。
的流失而褪色,而且經過無數檢驗更加讓人稱奇。 在時間和空間的關係上,在心理與生理的
按佛學專家方立天先生的說法,哲學是時代 相互影響上,佛陀早已有深刻的論述。現在很多
精神的精華,而佛教是極富哲學思想的教派。佛 時髦的科學名詞,如多重宇宙、時間假象、量子
教符合這麼幾個標準: 糾纏等,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都不意外。近年
有助於人格完善; 來,學術界和佛教界舉辦了很多「佛教與科學」
有助於社會和諧; 的探討會,很多學者指出佛經里有很多先見之
有助於人與自然的協調; 明。這樣的例子很多,這裡不再列舉。
有助於當代世界文明建設。 3. 佛法與解決當代社會問題和矛盾相契合
(見《法音》2010年第三期) 當代世界雖然科技發達,但人心浮躁,就像
我的看法是: 《法華經》所說的「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