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6期
P. 141
佛教文化
BUDDHIST CULTURE
事,到達平常的心境,須經平常不平常的體驗。 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更自在。
同樣的吃飯睡覺,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在禪者、 唐代懶殘禪師有一首表達生活禪的詩。在禪
非禪者眼裡完全不一樣。生活的境界,也就不 林讚譽頗高。
同。所以,會參的處處都是禪;不會參的整天在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臥藤蘿下,塊石枕頭。
禪堂中,還是品嘗不到禪味。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無慮,更複何憂。
六祖惠能大師提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 這首詩傳到唐德宗耳中時,德宗很想見見
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這就是要求 這位禪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於是,就派
我們在世間的當下、在生活當下,即能悟到出世 大臣去迎請禪師。大臣拿了聖旨,尋找到岩洞,
間真諦。 正好瞧見禪師在洞裡舉炊,大臣便在洞口大聲呼
有一位學僧去參拜越溪禪師問道:「禪師, 叫道:「聖旨駕到,跪下接旨。」禪師卻裝聾作
我研究佛學、儒學二十年,但對於禪道一竅不 啞,毫不理睬。大臣探頭一瞧,只見禪師以牛糞
通。您能指點我一些嗎?」越溪禪師並不開口, 生火,爐上燒著地瓜,煙火彌漫,熏得禪師涕淚
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嚇得學僧奪門而出,心 縱橫,大臣看得忍不住叫道:「喂!禪師,你的
想:「真實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論」。 鼻涕流下來了,為何不擦一擦呢? 」
正在生氣的學僧,在門外碰到首座老禪師,老禪 禪師頭也不回,答道:「我才沒有閒空為俗
師看他一臉怒相,就和藹的問道:「出了什麼事 人擦呢?」
嗎? 到我那裡喝杯茶吧! 求道的人,有什麼事 懶殘禪師說後,隨即夾起炙熱的地瓜,
值得生氣呢?」學僧一邊喝茶,一邊開始抱怨越 就往嘴裡送,並連口贊道:「好吃!好吃!」大
溪禪師無緣無故的打他,當學僧這麼一說,冷不 臣見狀,驚奇得目瞪口呆。因為懶殘禪師吃的是
防老禪師立即揮手也打了他一巴掌,手上的茶杯 一塊塊的石頭。懶殘吃時,隨手撿了兩塊遞給大
「嘩啦」一聲,掉在地上,老禪師道:「剛才你 臣,並說道:「請趁熱吃吧!三界唯心,萬法唯
說已懂得佛法、儒學,只差一些禪道,現在我就 識,貧富貴賤,生熱軟硬,心田識海中,不要把
用禪道供養你了。 你知道什麼是禪道嗎?」 它們分在兩邊。」
學僧愣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老禪師 大臣見禪師這些奇異舉動和所說,不敢回
又追問一次,學僧始終答不出來。老禪師道:「 答。只好趕回朝廷,據實報告皇上。德宗聽了十
真不好意思,就讓你看看我們的禪道吧!」說著 分感歎地說道:「國有如此禪師,真是大家之
就把打碎的茶杯撿起來,然後拿起抹布,把剛才 福。」
灑了一地的茶水擦乾,接著又說:「除了這些, 以上我們列舉了三段公案,旨在讓大家知
還有什麼禪道呢?」 曉,禪雖然是高深,離言說相,可禪就在我們的
學僧終於體悟,禪道即在身邊。從此就在越 生活中,生活中咸有鹹味,淡有淡味,酸有酸
溪禪師坐下參學。 味,甜有甜味,只要我們保持無住的心境,對待
禪就在我們生活點滴中,善於把握禪機,將 我們周圍的一切,就能品嘗到禪味。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