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6期
P. 140

佛教故事
                    BUDDHISM STORIES






                        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哦,你不是『八                               飛馳;跑得虛空粉碎。此時的禪師真的開悟了,
                    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來呢?」                                 真的得到了標準答案。於是,提著寶劍來見皇

                        禪的境界是超脫語言文字。從以上的幾段公                               帝,皇帝知道他已開悟,非常興奮,為他道喜,
                    案中,我們即可領納禪之妙味,更可領受禪之大                                 同時,並制定跑香及香板的規定。所以,今天我
                    用。一個人一旦擁有了禪,行、走、坐、臥無不                                 們用的香板,就是模仿寶劍而制的。

                    在禪中,若無禪,只憑聰明,到頭來聰明反被聰                                     禪坐最難對治的是妄想、執著,人生最
                    明誤。禪靠我們自己參悟,從公案中我們更啟發                                 難對付的是我們自己。打七,「七」字有些禪

                    禪師的行儀,借禪師的行儀,修自己的慧命。                                  師解釋為「七識」即唯識宗第七末那識,七識
                                                                          的功能就是「我」。所謂「恒審思量我相隨」
                        三、禪味品嘗                                            ,如一般見解,都認為有個實在的人、實在

                        我們從無量劫中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的我。例如,人們常說我的書,我的衣服,我
                    被煩惱所束縛,被無明熏心,難以明心見性。                                  的錢財,我的頭,我的腳,我的心肝寶貝。如

                    參禪修證,令我們了知生從何來,死歸何處,不                                 果這些都是我,都是我的,我究竟在何處呢?
                    被塵夢、幻想、富貴、妻財,一切因緣,假像不                                 再如說,四肢百骸都是我的,究竟有多少個我
                    實所迷惑,悟一切鏡相,即是自心境界,故能于                                 呢?四肢等都是我們的身體組成部分,除此之

                    物,求個明白,求得了解,瞭解我們的本來面                                  外,哪有實在的我呢?雖然實無有我,但人們
                    目,明白我們的本地風光。                                          都執著有個實在的我,本來沒有、認為是有,
                        清順治皇帝篤信佛教。禮玉琳禪師為國師,                               這不是我癡,我執不死,禪修難成,打七就是

                    開清代國君國師之先河。至雍正,承先祖之例,                                 要打掉我們的妄心、煩惱心,這樣真心顯出,
                    于宇內遍尋國師不得,後大臣提議何不尋玉琳國                                 智慧現前,才有好消息。
                    師的後裔呢?於是,皇帝四處尋訪,最終在揚州                                     禪在我們生活中,無時不禪、無處不禪、無

                    高旻寺,見到玉琳國師後裔天慧禪師,並將天慧                                 人不禪、無事不禪、就看我們能否把握。唐有源
                    禪師帶到北京去,與他談論禪理。                                       律師,請教大珠慧海禪師說:「和尚參禪有沒有

                        皇帝問:「禪師識得玉琳國師宗旨否?」                                秘密用功的法門呢?」大珠說:「有。」「如何
                    天慧以手指頭道:「且看我第一話頭。」皇帝以                                 秘密用功?」「肚子餓了吃飯;身體困時睡覺。
                    寶劍指向禪師頭,說:「寶劍落下,你的話頭如                                 」有源不解說道:「一般人生活都要吃飯睡覺,

                    何?」天慧無言以答。皇帝並命他在宮中禪堂參                                 和禪師的用功不是都相同嗎?為什麼沒禪呢?」
                    禪,七天內一定要參出個答案來,並將寶劍懸掛                                 禪師回到說:「他人吃飯時,百般挑剔,嫌肥揀

                    堂門首,若不開悟,就要斬他的癩痢頭,禪師在                                 瘦,不肯吃飯;睡覺時,胡思亂想,千般計較,
                    禪堂一天、兩天......行香、坐香......到了第                           不肯睡覺,而我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縱
                    六天仍未參出究竟,最後一天,急得他跑禪堂,                                 觀今日社會,物質豐富,享受日盛,有幾人能舒

                    跑來跑去,跑得萬念俱消;跑得欲離地面,懸空                                 舒服服地吃飯,安安穩穩睡覺。可見,最平常的


          138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