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74期
P. 30
專題論壇
THEME DISCUSSIONS
第一,佛教徒應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現代科技的挑戰?
佛教與科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彼此的對立顯而易。
佛教解決人生的究竟問題,追求的是精神的解脫和獲得人生的終極真諦。而科學是基於實證主義
與邏輯推理,來系統性地獲得知識,探索未知世界,為人類社會帶來物質上的進步。
雖然,佛教與科學的分野在今天看來涇渭分明,但從人類歷史的長河來看,佛教與科學卻又相
融相攝。從印度佛教開始,佛教僧俗就以慈悲為懷,不但醫治人心,還直接參與到治病救人的過程當
中。
而在中國佛教的歷代僧人中,精通天文、地理、社會科學的佛龍門象,人才輩出,有的甚至成為
著名的科學家和技術人才。
例如,唐代的一行禪師,參與製造了觀測天象的渾天銅儀、黃道游儀,修訂《大衍曆》,完成了
世界首次測出子午線長度的壯舉。再比如,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在東渡日本傳授戒律的同時,也傳授
建寺造像的技術,並且精通醫術和醫藥學。
元代的奇僧,子聰法師不但精通天文、地理、律歷、軍政,還通曉城建方略,由他先後負責元朝
上京開平,以及元大都建造,也就是今天北京城的興建。
這些傑出的僧人都是佛教中掌握「五明」之學的佼佼者。佛教《瑜伽師地論》記載,佛教中的「
五明」,包括: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其中的工巧明、醫方明就包含科技的內容。
那麼,為什麼今天會有佛教與科學二元對立的刻板印象呢?
這種對立,在西方,發生在文藝復興、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工業革命導致科學與社會的分工越
來越嚴格;在東方,發生在新文化運動以後,無神論與有神論的爭論和對立愈演愈烈。宗教與科學的
分野,在西方和東方開始壁壘森嚴。
回顧這段歷史是希望作為華僧的我們,破除宗教與科技二元對立的刻板印象,積極主動地運用現
代科技,從宗教的視⻆為科技賦予正能量的靈魂,解決目前困擾人類的科技高速增⻓所帶來的嚴峻挑
戰,這種挑戰包括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命運、全球化與佛教未來的發展、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生態
保護等。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