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7期
P. 69

法脈摭實
                                                                                  HISTORY OF CHAM SHAN






            基本情形,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中七年(853)入唐的圓珍(814-891),

                 與圓仁一起入唐的圓載(?-877),自幼入                            是比叡山天台宗的第五代座主,俗姓和氯公,
            比叡山從傳教大師最澄習學梵典及儒業,開成三                                 贊歧國(今香川縣)那珂郡人,為弘法大師海之
            年(838)與慈覺大師圓仁同時入唐,自揚州入天                               侄。圓珍年十五投入義真門下。年三十二被推

            台山,師從道邃的弟子廣修(771-843)。廣修為                             薦為比叡山真言宗的學頭。仁壽三年(853)乘唐
            天台宗第十一祖,俗姓留氏,東陽下崑人。「早                                 朝的商船離開本國,從福州登岸,止開無際地

            預(道)邃師之門,研究教跡,學者雲擁。日誦《                                習學密教,並得諸部經疏300餘卷。旋往天台,
            華法》、《維摩》、《金剛明》、《梵網》、《                                 至國清寺,從物外和尚研習天台止觀,並抄得
            四分戒本》。六時行道弗休,彌年更篤。」(贊                                 台宗典籍文書300卷左右。後又至越州開元寺,

            寧《宋高僧傳》卷三0《廣修傳》)圓載至天台山                                從物外的同門良胥(亦作胥)受學天台教旨。大
            時,攜來比叡山關於天台宗義所未決者五十條,                                 中九年(855),赴長安。十年,複返回越州開
            咨請廣修、維蠲為之決疑。會昌三年(843),圓                               元寺謁良胥,得經法文70餘卷。再往天台,建

            載遣其弟子仁好、順昌將「唐決」送回日本。                                  「止觀堂」,題為「天台山國清寺日本國大德
            大中七年(853),日本天台僧圓珍入唐,帶來仁                               僧院」,圓珍親為住持,沈懽為作《國清寺止觀
            明天皇嘉詳三年(850)的敕牒,表彰其「勤求                                堂記》。大中十二年(858),六月,辭天台山,

            聖道」,特賜「傳燈大師」稱號。乾符四年                                   乘唐商船回國。日貞觀十年(868),任天台宗座
            (877),圓載攜在唐其間所搜集到的各類經籍文                               主,圓寂於寬平三年(891)。延長五年(927)

            書數千卷乘船歸國,卻不幸於海上遇風暴而歿。                                 追賜為「智證大師」。(以上參村上專精《日
                 圓載是歷次來華日僧中在中國滯留時間最                               本佛教史綱》第83-85頁。按村上謂僧院既
            長的一位僧人。在唐四十年,他獲得了僧俗各界                                 成以後,「僧清觀為其住持」,蓋未確。沈懽

            的普遍尊重。唐宣佈宗嘗詔其至宮中講經,並賜                                 所作《國清寺止觀堂記》,已收錄於《國清寺
            以紫袍(見贊寧《大宋僧史略》卷下),表明他對                                志》第八章《附錄》。其文謂止觀堂「以(大

            天台宗義有深湛的造詣。與此同時,他與當時的                                 中)十年九月七日建成矣。法師即住持此院,
            著名詩人送別,深贊其佛學成就,表達其惜別之                                 苦節修行,以無為心,得無得法」,則圓珍
            情(今《全唐詩》中猶保存三個關於圓載的詩作                                 親為住持此院甚明。清觀住持此院,蓋在圓珍

            五首)。「會昌法難」以後,圓載雖不過還俗的經                                回國以後。清觀是與物外同時的天台高僧,《
            歷,圓珍亦因此而與其大生嫌隙(參王參、[日]                                宋僧傳》稱其「台嶺教文,洞明三觀,兼得
            史敬泉《圓載還俗與會昌廢佛的關係》,東南文                                 深定,神異通感,皆莫我知。少鑒百家,彌

            化1998年增刊第1期),然其初心未改;其攜歸的                              通三教,仍善屬文,長於詩筆。」物外(813
            數千卷經籍文書雖最終未達於日本,而與其共歿                                 -885)俗姓楊氏,福建侯官人,久師事廣修,
            於波濤,然圓載之功,卻永記於中日文化交流的                                 得止觀之旨,尤其以禪定聞名,被尊為天台宗

            史冊。                                                   第十二祖。)


                                                                                                                       67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