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杂志季刊第46期
P. 117
重性。解決問題、去除煩惱,其中一種是用「 三、煩惱即菩提
腦」去思考一下,尋找問題的根源,從而找適 煩惱不單有壞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當方法去應付。 有積極的一面。如果我們從好的角度,從積
其中方法:長以短對、邪以正對、亂以定 極的角度去看問題,那麼,就會得出好的答
對、痴以慧對、毒以悲對、非以戒對、曲以直 案,正所謂「相由心生、相由心改」。任何
對、虛以實對、險以安對、進以退對、煩惱以 東西都有兩面,任何事情都有兩面,只是看
菩提對、常以無常對、悲以害對、憎以喜對、 你從那個角度去看問題。所以,世上有「一
慳以捨對、滅以生對。若能這樣思考,這樣運 分為二」看問題的哲學分析法。另外,俗語
用,稱為「般若」,即「智慧」去解決問題。 有 「 生於 憂 患 , 死於 安 樂 」 的哲 理 , 也 就
是逆境中往往能激發我們的鬥志,鍛鍊我們
二、原無煩惱,本是菩提 應付困難的能力,令我們能生存下去,而安
世上的煩惱,往往是自尋的。因為人們喜 樂的環境,往往令我們舒服,懶惰,乃至墮
歡比較,俗語說:「人比人,比死人」。與人 落,滅亡。
比較,往往令自己心有不足,容易產生煩惱。 所以說,煩惱可以是菩提,毒性也可以成
其次,人天生個性具有「貪、瞋、痴」,由 為良藥,問題在於你如何看待,如何運用。
於「貪、瞋、痴」,自然而然就會生起煩惱的
心,但我們要知道,這些煩惱都是由自己而生 總結:
起的,都是由自己而引起的,如果能夠消除與 一、在逆境中應該尋找方法去解決。
人攀比之心,克服貪念,克服瞋念,克服愚痴 二、逆境的產生很多時是由自己而引起,
思想,克服自私自大心理,克服懷疑、妒忌心 宜由自己去解決。
態,心情就會好起來,自然而然不會有煩惱, 三、逆境也有正面作用,它可以鍛鍊我們
有逆境了。 的能力,令我們具備更強的生命力。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