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

 

发布: 2008-07-20 08:27:00   作者: 本站原创   来源: 本站原创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 “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 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讚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閒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其主要特色為:

 

  峨眉山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 妙喻。清代詩人譚鐘岳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 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岩疊翠”、“羅峰晴雲”、“聖積晚種”。現在人們又不斷發現和創造了許多新景觀,如紅珠擁翠、虎溪聽泉、龍江棧道、龍門飛瀑、雷洞煙雲、接引飛 虹、臥雲浮舟、冷杉幽林等,無不引人入勝。進入山中,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峰迴路轉,雲斷橋連。澗深谷幽,天光一線。萬壑飛流,水聲潺潺。仙雀鳴唱,彩蝶翩翩;靈猴嬉戲,琴蛙奏彈,奇花鋪徑,別有洞 天。春季萬物萌動,鬱鬱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登臨金頂極目遠望,視野寬闊無比,景色十分壯麗。觀日出、雲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曠神怡;西眺皚皚雪峰、貢嘎山、瓦屋山,山連天際;南望萬佛頂,雲濤滾滾,氣勢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鋪錦繡,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巔,真有 “一覽眾山小”之感慨。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佛教于西元1世紀即傳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 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寺廟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銅 鐵鑄、瓷制、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還有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峨眉山武術作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享譽海內外。這些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自山麓至山頂五十餘公里有七十餘寺院、四十餘山洞、百餘石龕。其中聖壽萬年寺為普賢菩薩示現之中心道場;其起源乃因晉時蒲翁見普賢菩薩顯現,遂於此山建白水普賢寺,後歷經各朝代重修。明萬曆年間,改稱萬年寺。寺中銅鐵佛像,造型優美,鑄造精良,為珍貴之佛教文物。

 

  此外另有伏虎寺、報國寺、清音閣、黑龍江棧道、仙峰寺、金頂、光相寺等,皆極著稱。

 

  萬年寺:雄踞峨眉山主峰以東觀心坡下一空曠平臺上,背倚峻嶺,蒼翠環照。每當“三秋雨水,白雲輕飛,秋風號林,黃葉水”的季節,秋色濃傃,此即峨眉10景之一的白水秋風。萬年寺建於東晉,為峨眉山主要寺廟之一。穹窿頂無梁殿內有北宋鑄造的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銅像1尊,通高7.33米,象高與佛身高各半,重62噸。殿內四壁上部橫龕6道,列置小銅佛300余尊;下部有小龕24個,內各供鐵佛1尊,稱千佛朝普賢。寺旁山溪及殿前水池內,生長一種形體瘦小的琴蛙,每當夏夜,蛙聲四起,其鳴若琴韻,此為峨眉山所獨有。從萬年寺上行,經息心所、初殿,即至華嚴頂。

 

  華嚴頂:一峰聳翠,海拔191盡米,為第2層山絕頂。它南臨白龍江峽谷,與仙峰寺遙遙相對;北向白石河,與鹿項頸遠遠相望。這裡峰秀谷幽,雲霧潦繞,萬壑雲升,幹山成島,登峰頂可仰望金頂、四眺群峰及隱于山中的古剎寺廟。華嚴頂以其迷人的景色而獲有小金頂之稱。從華嚴頂上行至九崗子,道分為二:右上登金頂,左下往清音閣、報國寺。如步右道上行,爬過鑽天坡即抵洗象池。

 

  洗象池:南宋時叫初喜亭,後名天花禪院,建於海拔2200米的高峰上,朱樓銀頂隱現于藍天白雲綠樹叢中,遠觀宛若仙山瓊閣。佛家傳說,普賢菩薩每騎象到此,必在此地洗飄象,然後升騰而去。後有人寫對聯雲:“菩薩曾來,池涌玉泉堪洗象;眾生向上、坡連雲路好鑽天。”洗象池地勢高爽,清幽寂靜。憑欄四望,晴晦都有佳景可賞。晴好天日,群峰翠巒羅列藍天白雲之中。濃霧涌谷之陰晦天,群峰則或隱或現,飄浮于虛無縹緲的煙雲之間,盡成座座蓬萊仙山。尤富詩情畫意的,莫過於皎潔的月夜。是時,雲收霧斂,碧空萬里,月朗中天,萬籟俱寂,宛若置身霄漢。古人有詩描繪:“一月映池池映月,月明池靜寄幽思。”象化夜月是峨眉10景之一。從洗象池上行,連爬羅漢坡、連望坡,經雷洞坪至接引殿。繼續上行,爬七里坡,經梳妝檯、太子坪、臥雲庵,即至金頂。

 

  金頂:是峨眉山主峰,峭壁萬仞,氣勢磅薄。登臨峰巔,頓感氣象萬千,心胸開闊。前瞰,峰巒起伏,蒼山如海,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宛若輕柔的素絲飄帶,銀光閃閃;後觀,白雪皚皚的大雪山、貢嘎山直衝雲天。明代詩人果應龍有詩描繪:“不勝高寒處,安知天地寬。”金頂上建有華藏寺。雲海。日出、佛光、聖燈,是峨眉山四大自然奇觀,然只有登臨金頂,才有可能飽覽領略這些奇景。峨眉山這四大奇觀中,又以佛光最為聲著。每逢雨雪新靂、雲平風靜的下午,西斜的陽光照射在金頂捨身崖的雲層上,衍射出一道道彩色光環,明亮絢麗,有時重疊數層。遊人凝視光環,有時隱約可見自己的身影居於環中。據說影入佛光,可獲吉祥。雖說五台山、泰山等處也都出現過佛光,但不同的是,有的僅偶然出現幾次,有的今已消失。只有峨眉山金頂的佛光,每年仍出現七八十次。

 

  臥雲庵:在金頂之下。建於海拔3000余米的西峰絕頂,宛若俯臥于白雲之上,故名。庵左側岩下,有一縱深逾700米的斷崖絕壁,稱捨身崖。近年來在捨身崖下發現了金絲猴群、蛇群、大蚯蚓群。從金頂下行,經九崗子,左下到遇仙寺。

 

  遇仙寺:建於晚清。傳說,以前有人來峨眉山找神仙,踏遍全山,杳無蹤影。忽遇一老樵,問他何事來峨眉?他說來找神仙。老人撫髯大笑,曰:“清靜無為便是仙,何須走上峨眉山?”隨手從柴擔中抽出一根竹竿給他,說:“騎回家去吧!”此人把竹竿夾在兩腿中間。忽一陣風起,他倏地騰空而起,只聽兩耳生風,頃刻著地,已到家中。後有僧人就在此遇仙之地建此寺。下長壽坡,過長壽橋、觀音橋、仙峰橋即至仙峰寺。這一路峰迴路轉,瀑鳴泉流,風光佳絕。

 

  仙峰寺:背負危岩,面對華嚴頂。寺周林木蔥寵,深逮幽寂。寺附近有九老洞。洞深不可測,傳說軒轅黃帝到峨眉訪問天皇真人,走到此洞口時,遇一鶴發童顏老人。黃帝問他還有同伴沒有?答曰:“共有九老。”洞緣此而名。在九老洞周圍及仙峰寺至洪椿坪一帶,常有群猴出沒。這裡的猴子長得碩大豐肥,與人們常言說的 “瘦得像猴”,印象截然相反。觀猴一向是遊峨眉山的一大樂趣。峨眉山現有猴群4支,分別棲居於九老洞、遇仙寺、洗象池、扁擔岩4處。他們佔山為王,疆界分明,互不侵犯。峨眉山猴群大都通人性,與遊人相安無事。人對它善,它就溫順;人對它惡,它就以牙還牙。要想人猴相親,得懂得些“猴觀”。當猴子向你乞食時,千萬別捨不得,有就掏出拋向猴群,即可通行無阻;若確實囊罄食盡,則可將口袋翻出,拍拍,向猴們示意確已無物,猴也通情達理,給予放行。要不然猴子會爬到你身上搜身。當猴子吊在樹杈上伸爪向你索食時,你可將食物放在手掌上,猴子會非常小心地一爪勾樹,一爪從你手掌上抓走東西,立刻穿林遁去。猴爪輕觸掌心,癢乎乎地非常舒服。自仙峰寺下行,過99道拐至洪椿坪。

 

  洪椿坪:原名千佛庵,是山中著名古剎。寺院雄踞天池峰下,重樓迭閣,依山而建。四週秀峰環立,溪澗潺流,古木扶疏,綠蔭如蓋。山間煙嵐靄靄,炎夏清晨,常有霏霏細“雨”飄忽庭院,四週林木朦朧一片,似聞淅瀝“雨”聲。這就是峨眉10景之一的洪椿曉雨。寺內有一盞金碧輝煌、造型奇特的千佛佛燈,是清代製品。燈高1米,直徑70釐米,共有7角,邊與角上遍刻雲龍怪獸,精巧玲瓏。燈上雕有佛像500尊,生動多姿,經黑龍江峽谷即至清音閣。這一路是名副其實的畫廊。

 

  黑龍江峽谷:是一條寬僅及丈、長約千米的斷崖峽谷,兩邊壁立如削,中間一江如帶,婉蜒曲折,斷崖橫阻。但轉過山彎小橋,便出現欲開不開,欲合不合的天光一線,故又有一線天之名。崖頂藤蘿蔓生,濃蔭密覆。人行峽中,聽溪水淙淙,微風習習。俯瞰黑龍江,激流滾滾,倒影映青。炎夏至此,也覺涼氣襲人。

 

  清音閣:是峨眉山最迷人的去處之一。它背倚牛心嶺,面向五顯崗,白龍江和黑龍江交匯于閣下,有飛龍橋分別橫跨于兩江之上。兩橋間有雙飛亭,亭下有一石岩,形若鳳凰撲水,名鳳凰嘴。岩上的牛心亭,小巧玲瓏。從亭上往下看,只見兩江之水分道過兩橋,奔騰而來,猛擊水中一塊形似牛心的巨石,濤聲灌耳,浪花飛濺,空氣清涼宜人,這就是峨眉山著名的雙橋清音勝景。夜晚如宿閣中,臥聽奔騰流水擊石聲,別有一番韻味。

 

  報國寺:是峨眉山登山正路的起點。始建於明,清康熙年間進行擴建,定名報國寺。今山門上額懸的“報國寺”匾,是康熙皇帝的禦題。寺依山借勢逐級升高,四重大殿宏偉壯麗,氣宇軒昂。寺內遍佈玲瓏精緻、秀麗多姿的花圃亭榭,可稱是一座花園式寺院。四重殿宇的第1殿供彌勒佛;第2殿供如來佛;第3殿是七佛殿;第 4殿是藏經樓,樓下有一尊高3.4米的瓷佛像,是明永樂年間燒制的。

 

  報國寺外鳳凰山包上的松林叢中,新建有一亭,上挂一口大銅鐘。此鐘為明嘉靖年間聖積寺住持所鑄,數年前遷此。鐘重12500公斤,高2.3米,鐘內外壁鑄有自晉以來歷代君王、文武將相、高僧居士的姓名和銘文、佛偈6萬餘字。過去晚上敲鐘時,每敲一下念一句祝詞,鐘聲悠揚,聲傳15公里外。聖積晚鐘也被列為峨眉10景之一。 伏虎寺:距報國寺裏許。始建於宋,毀於明。清初重建,歷時20年之久。寺名緣由有二:一說是寺後的山形如臥伏之虎;一說是這裡建寺之前常有猛虎出沒傷人,僧人建此寺以鎮虎患。伏虎寺殿堂巍峨,氣勢恢宏,為峨眉山區剎之一。寺周圍楠木參天,濃蔭蔽日。令人奇怪的是,伏虎寺雖隱于綠蔭叢中,但屋瓦上卻終年不存一葉,屋頂上總是幹乾凈凈,因而寺又有離垢園之稱,清康熙皇帝還為之親筆禦題“離垢園”3字。經研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伏虎寺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山風吹過時產生的環形氣流,在屋頂上幾經迴旋吹拂,落葉便被吹得無影無蹤。寺後面有座羅峰山,每屆春秋晴好時日,從伏虎寺遠遠望去,但見悠悠白雲飄浮在蒼翠濃蔭之中。這就是峨眉10景之一的羅峰晴雲。

 

  加拿大峨嵋山大行普賢菩薩道場(佔地150英畝)

 

  地址﹕1547 Ballyduff Road,Bethany,City of Kawartha Lake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