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要义(五十三)

 

发布: 2018-07-27 21:00:26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我们在《金刚经》里常常讲到「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如来即诸法的如义,什么叫诸法如义?即诸法的真理。在佛教里常常用这个「如」,比如「真如」,或者「如如不动」,或者叫「法而如是」,这个「如」的意思就是如如不动,就是指诸法的真理。所以释迦牟尼佛他説,我是真理的发现者,不是真理的创造者。因此,释迦牟尼跟其他宗教的宗教家讲法是不一样的,其他宗教家就是,我说的是真理,不是我说的就不是真理。释迦牟尼讲「法而如是」, 一切诸法的真理本来就在那里,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来也没有去,一切法的真理本来就在那里,释迦牟尼佛找到这个真理,证到菩提,成佛了,那么药师佛,阿弥陀佛,乃至将来的弥勒佛,还有我们各位读者,我们将来成佛了,也是证悟到诸法的真理,所以诸法的真理对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平等的,每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佛,就是找到这个真理,是真理的发现者,不是真理的创造者。

 

  如来者,是诸法的空。什么叫如来?你不能把他当成有一个相叫如来,那么这个就不叫如来。所以如来者是诸法的空义,如果你证悟到诸法的空义,那你就是如来。有一法不空,不能成为如来,如果对世间所有一切法,你有一个法空不掉的话,你永远成不了佛,佛的代名词就是证到诸法的空义,有一法不空者,不能成为如来。什么叫如来?就是一切法没有生也没有灭,法而如是。

 

  《金刚经》里面第十七分:「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为什么释迦牟尼所得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实也没有虚?是什么道理?佛教里面讲这个实,就是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相,叫无实。我们凡夫讲虚跟实,跟佛经里面讲虚跟实,它的义理是不同。菩提无一法可得,是为无实。在菩提里面没有一个法可以得,乃至于这个佛法,你都不能说我得到佛法,我得到阿罗汉,我证到佛果。如果有一法可得的话,这个就不是佛法,就不是阿罗汉,不是菩萨,不是佛。正因为无一法可得,你才能够证得,所以叫菩提无一法可得,是为无实。

 

  一切法都是空无自性的,没有一个实体,「惟是从菩提流出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是为无虚」这个就是佛法的道理,这句话非常有意思,菩提没有一法可以得,所以叫无实,但是无实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无实里面有不虚的东西。什么叫不虚?从自性菩提所流出来的,通过修行,通过般若观照的修行,到最后你成佛以后,你得到无量无边的妙用。

 

  什么妙用呢?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但这些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佛眼中是真实不虚的,是为无虚。所以在菩提的自性里面是无实,但是从无实里面产生种种的妙用,这就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在天台宗里面就是真空妙有,菩提是自性,是本空的,但是在本空里面产生了种种的妙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性空,是为无实。

 

  我们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叫无实,因为一切法都是从因缘生起来的,是故一切法的性,它是空无自性的,一切法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假名为有,是为无虚。为什么无虚呢?一切法都是有种种因缘和合而生的,有一个假名存在,有一个体相,有一个作用,所以叫无虚。举个例我说这个花是空的,但是大家眼前看到有花的相,还有这个花,大家看,摆在这个讲台上,能够庄严这个道场。我们桌子说是空无自性的,但是这个桌子有它的相状,知道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桌子,或者圆方形的桌子,或者是一个四方形的桌子,还有这个桌子有这个作用,可以在这边做讲台,可以来演讲,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需要桌子,我们看书的时候,我们需要桌子,所以这个桌子本性是空的,但是它有它的体相,有它的作用,所以在无实里面它有无虚的地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