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要急于求成

 

发布: 2016-01-25 18:37:23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在讲这个题目之前,先给大家讲讲二十亿耳比丘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杂阿含经》中记载的。在二千多年前,印度恒河下游的聸波古城,城里的首富名叫守笼那,家产有二十亿之多,大家因此称呼他为二十亿。这位富甲天下的财主有一位独生子,人们叫他二十亿耳。虽然他的父亲很有钱,这位独生子却放弃了世间的名利,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刚开始,二十亿耳比丘选择在一处坟场苦修,他日以继夜禅坐和经行,以为用这种苦修可以早证正果,却没有想到不但没有得到自在解脱,反而动摇了他修学佛法的信心。有一天,他心里想:“在佛陀众多弟子当中,我算得上是精进用功的人,可惜至今尚未悟道,不如返俗回家做一个在家修行人,将父母亲雄厚的金钱拿去布施修福,这样或者更加有用。”

     

      佛陀知道了二十亿耳的想法,特地前去开导他,佛陀首先问他:“你出家前弹过琴吗?”

     

      答曰:“不但曾经弹过琴,而且还弹得很好!”

     

      佛陀继续问:“当你弹琴时,如果琴弦调得太紧,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

     

      答曰:“不好听!”佛陀再问:“如果琴弦调得太松,弹出的声音好听吗?” 答曰:“不好听!”佛陀又问:“如果松紧调得恰到好处,弹出来的声音好听吗?” 答曰:“这样就好听了!”

     

      佛陀说:“这就对了,修行人急于求成功,就像调得太紧的琴弦,反而引起退失道心的念头;相反的,如果修行不精进,就像调得太松的琴弦,又会令人懒散懈怠,两者都不利于修成正果。因此,真正修行是不急不缓,调整适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十亿耳比丘听后,茅塞顿开,悟到了修学佛法的要点,重新树立起修学的信心,依照佛陀的开示继续去修行。没多久便证悟到了解脱之道,并向佛陀描述了悟道的境界。佛陀在比丘们面前表扬了二十亿耳的修证体验, 并对他的修行境界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是在佛经中有关佛陀指导弟子修学佛法最感人的一段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发。第一,做事情快慢要适中;第二, 启示我们心性的开发比做外在的事情更重要。

     

      做事情快慢适中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作为一个有为的青年,首先要具备洞察力,其次是决策力,最后就是坚强的意志力。唯有具备了这三种力量,才能明白凡事要按部就班来完成。许多刚走出校门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的青年,常常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失了信心, 主要是犯了像二十亿耳比丘一样的毛病,做事太过于理想化,希望一步登天。当他们在短时间内见不到工作的成效时,就心灰意冷,觉得工作没有什么意思, 于是不断寻找新的工作。到最后,如同愚人挖井一样,急于求成,不能一门深入而前功尽弃。

     

      要知道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未成熟的瓜,摘下来是不能吃的;干电池若没有足够时间充电,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常言道,心急喝不了热稀饭。太急了不行;可是做事拖拉,做事总是慢三拍的人也难以胜任大事。世间种种的事情何尝不是如此?佛教的修行也是这样, 何况是修成佛道?所以在做事时能分清快慢,善于调和缓急的人,才是做大事的人,这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

     

      心性的开发比金钱布施更重要

     

      当二十亿耳急于求道而未见解脱的时候,心中便打妄想,想到他父母家产有二十亿,既然修道不成,何不返俗,分享父母的雄厚财力,亦可以广修布施功德。佛陀知道二十亿耳比丘心中打的妄想后,立即前往指导,指明修行比财富更加重要。因为财物是身外之物,纵使富可敌国,能享受荣华富贵,施贫济世, 但这些只是外在的东西。有一天钱会用完,人因无常而会失去钱财。唯有智慧、根性、能力才能永远跟随我们。在每一个人的第八识田中,生生世世常相随。佛经有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业,是指我们平常所积的善恶业,特别是自己的觉性与慧根。因此,一个人若能开发自己本有的佛性,其功德远远胜过身外之物的种种功德。由此我们知道,慈悲的佛陀为何在百忙之中特别到二十亿耳处指点迷津,就是希望世人明白这个道理,觉悟到净化心性、增长智慧,比腰缠万贯更有意义和更加重要。

     

      结 语

     

      佛陀不愧是一位伟大、卓越的大教育家,他说法四十九年,有无数的苦恼众生因为佛陀的开示指导而觉妄归真,脱离了人生的种种痛苦。二十亿耳比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早证圣果而急于求成,不料不但没有长进,反而退失了信心。幸好佛陀慈悲及时指导,他终于明白了凡事不能太紧亦不能太松的道理。故事中的道理,暗示着二十亿耳的佛法成就,不是任何金钱财富可以替代得了的,他的解脱证道,象征着人性的觉醒与反思。因此心性的净化与开发, 应该是21 世纪人类提升人格、矫正教育的重要课程;同时佛陀亦暗示我们,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于求成的做事方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