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禅的态度对待人生

 

发布: 2016-01-09 13:55:01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禅就是一种智慧

     


     

      有些人会问,禅究竟是什么东西? 禅是什么? 禅是一种智慧,也是别有意境的生活艺术,更是待人接物的一种圆融无碍态度。

     

      习禅有助修行者时时摄心不起妄念,不为五欲尘劳所转。 当六 根对六尘,六识全断,放下外在万缘,达到心行处灭的境界时,心则 不移于物。 所以,佛教的习禅是长养般若观照洞察的定力,这种自 我醒觉的智慧能够让我们心平气和地观照一切事物的成住坏空、人 我是非、物欲诱惑、名利得失等令人烦躁的迷惘。 禅心即是常住真 心,真如心有随缘不变的意思,这种随缘 “ 不变应万变” 的禅心,可 以说就是现代人身处在繁忙社会里的最好生活态度。

     


     

    般若人生就是禅

     


     

      禅的本质就是般若观照的生活实践。当我们真正能够明白禅的 妙用时,任他外在境界万千,若能把禅的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自如,就不难发现,禅于生活中无处不在。 其实,人间处处都有禅机可以发现,不分僧俗以及男女老幼,人人都可以随 时随地共享禅的无上妙味、洒脱自在的人生,活在常乐我净的世 界里。

     

      据一则禅门公案记载,有 源 律 师 曾 请 教 大 珠 慧 海 禅 师 说: “ 请 问禅师习禅有没有秘密用功的法门呢?”

     

      大珠慧海禅师回答说:“ 当然有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密行。” 律师问:“ 请教禅师是怎么样秘密用功的呢?” 禅师说:“ 饥饿的时候便吃饭,困倦的时候便睡觉。” 律师不甚解便问:“ 每 一 个 人 的 生 活 都 是 要 吃 饭 睡 觉, 那 么 一般人的吃饭睡觉跟你的密行是否相同呢?”

     

      禅师答道:“ 不同! 不同! 一般人吃饭时,习惯百般挑剔,拣饮 择食,遇到喜欢吃的,便贪吃要多;不合心意的,就起瞋恨心,嫌弃, 不肯吃饱。 又在该睡觉时不愿意去睡,胡思乱想,百般计较。”

     

      虽然吃饭、睡觉是平凡的日常生活事情,可是有的人常常 食而不知其味、睡而心中不安定,烦恼缠结。 现代人的普遍生活,一 般以追求感官的享受或刺激为快乐的泉源,究竟有多少人可以舒舒 服服地吃饭和安安乐乐地睡觉呢?

     

      但是,佛教参禅打坐修行人的心常处在清明自在、安详和谐的 境界中,当睡觉时便很安详地睡觉,吃饭时便好好的用餐。 凡事都 很发心认真地去做,头脑清醒地活用观照禅心,这是最佳实践禅的 平淡安逸的生活,当下就拥有健康的身心了。

     

      所以在佛门功课中教我们修禅习定,唯有在修行到一定的禅定 工夫之时,才能启发般若观照。 如果有了般若观照的话,我们的一切动作和思维,如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对于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 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能有着清清楚楚的觉察,止息相续不断的种 种意识分别,就可以洞悉一切事物的真相,不被外境干扰内心。

     


     

    为什么禅的般若观照能令我们洞察万事万物呢?

     


     

      这是因为透过 认 清 事 物 的 假 相, 般 若 智 慧 能 启 发 我 们 认 识 到 人、事、物的本质( 或称为本来面目) 是什么。 这个本来面目在佛教 的名相称为 “ 诸法实相” 。 什么叫做 “ 诸法实相” 呢? “ 诸 法 实 相” 的要义就是虽然宇宙万有的体、相、用,以表面上看来,都各有着不 一样的千差万别,但是若有禅的思想,有禅的体验的话,便会感悟到 世间一切山河大地、四生九有以及错综复杂事物的表面假相, 这些 表面假相 虽 然 不 一 样, 但 在 它 们 的 实 质 上 都 有 着 一 个 “ 共 同 性” 。 以佛教的观点来说,万类万有的共同性就是“ 空性” 。为什么人、事、物 的生灭、因缘、果报的共同特性是“ 空性” 的呢?

     


     

    真空妙有的特性

     


     

      佛经有云:“ 法不孤起,仗缘方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今天 “ 佛教习禅与心理健康” 这个座谈会,是在多伦多大学 William Doo Auditorium 讲堂内举行,就是因为 有 举 办 座 谈 会 的 赞 助 机 构、 有 讲 者、有听众,以及椅子、音响、电脑、银幕和讲堂场地等等环境设备的 因缘条件配合,这个座谈会才能举行。 但是如果缺乏了以上各种因 缘条件,这个 座 谈 会 肯 定 是 没 办 法 圆 满 地 成 就 了, 由 此 足 以 说 明 “ 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 的道理!

     

      再者,身体的诞生也是如此。 比方一般人平均的寿命可以活到七、八十岁以上,但在父母未生育之前,究竟这个人是在哪里,这个

     

      人又是从何处而来的呢? 在父母未生育之前,根本没有这个人的存 在。 佛法告诉我们,人类之所以有出生的因缘,是因为有父精母血 和佛教讲的中阴身配合投胎出生者的业力和愿力的因缘条件成熟 时,才能诞生为一个人。

     

      所以,禅观是一种般若观照,让我们认清世间所有一切法的真 相是“ 空” 的,而不会被外在的假相迷惑和欺骗。 佛教修行最高的 境界是体悟到万事万物的 “ 真空妙有” 的实相,禅心里面有着无穷 的妙用。我们通过习禅而能对宇宙间的人、事、物有智慧的观 照能力,以达到大自在、大解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