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化的意义

 

发布: 2018-12-06 18:54:02   作者: 本网讯   来源: 本网讯   

 


 

佛陀都能看准教化的时机

 


 

  在《释迦牟尼传》中记载了一个生动的教化普通民众的故事:自从憍陈如等五人皈依佛陀以后,佛陀就常带着他们在缚啰迦河沿岸附近教化众生。有一天早晨,佛陀在河畔用水洗脸,洗后在堤岸上散步。正在这个时候,缚啰迦河的对岸有一个发狂的青年,见到佛陀后忽然大声狂呼的脱去鞋子,从河中水浅的地方奔向佛陀,口里还不断的叫着:“我苦啊!我苦啊!……”。佛陀用慈愍的眼光看着他,他却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佛陀。这位叫“耶舍”的青年看到佛陀的相好威严,随即恭敬地跪在佛陀的面前说道:“您一定是大慈大悲的佛陀。请你慈悲救救我,我是迦尸城的耶舍,我给生活困惑得实在不安。白天,声色财利困扰让我没有安心的时间;夜晚,所有的人又集合起来举行吵闹的宴会。当初,我也会为此陶醉迷恋过。但日子久了,我真寻找不出这其中的乐趣。昨夜,当宴会散去的时候,我拖着疲乏的身体回到家里,正在昏沉朦胧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恐怖的恶梦,再也不能入眠,我就从床上起来,走出寝室,忽然看到我一个非常喜爱的舞女正在和一个音乐家调情,我当时再也无法忍耐,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烧起来。我的头脑也开始混乱,因此发狂地跑出家门,一路盲目的狂奔,像有什么力量驱使一般,黎明的时候我走到缚啰迦河的这边来。我看您大概就是被人称做大觉者的佛陀,请您救救我,我的心中实在苦闷得很!”

 

  佛陀慈祥温和地用手抚摸着耶舍说道:“年轻的善男子!我正是佛陀。你不要烦恼不安,你见到我自会安稳自在。你现在可以把心静下来想想:世间上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吗?人生那里能永远亲密的住在一起?你不要悲伤,这本是一个虚伪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自己的身体尚且不能依赖,那里能要别人都属于我们自己?你得度的机缘已到,你就把一切放下罢!”耶舍听到佛陀的话语,感动得流下泪来,他跪在地上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

 

  面对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的耶舍,佛陀却说道:“耶舍!你现在应该立刻回家去,你的双亲这时候都在焦急的挂念着你,出家并非离开家庭才叫出家。身上虽然穿起出家的衣服,而心却恋着世间的俗情;人虽居住在深山丛林中,而时时不忘怀一般的名利,这怎么能谓之出家?如果身上虽然装饰着华美的璎珞,而心却光明清净,降伏烦恼的怨敌,对人没有怨亲的分别,更要能以真理教化人间,这才名之为真正的出家。你要出什么家呢?”耶舍答道:“佛陀!你开示出家的意义,我全能了解,也能接受。我请求佛陀,慈悲允许我出烦恼的家,做一个真理的传播者,做佛陀的一名弟子。”佛陀随即允许耶舍的出家请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佛陀看到了耶舍因世俗的烦恼而痛苦不堪这一契机,为他讲述了相对治的方法,使得耶舍走上了解脱大道。所以说,无论是什么样根基的人,佛陀都能看准教化的时机,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佛陀身体力行是最感人的教化方式

 


 

  佛陀最感人的教化方式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为弟子做表率,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弟子。例如经典中记载:当时佛陀僧团中有一位生病的比丘,他平时身体还健康时,听了很多佛法,也常常随着佛陀到处弘法,但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却与人群隔离。别人生病时,他认为与自己毫不相干;即使举手之劳便能利益他人,他也不肯去做。他认为自求解脱,才是修行最重要的目标。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当他生病时,因为平时不肯付出帮助,所以没有人愿意照顾他。他病得躺在床上,连大小便都无人为他清理,而饮食汤药,更造成许多困扰。佛陀知道此事之后,马上请随行的比丘为他清洗打扫,又亲自将他的身体清洗擦拭得清清爽爽,然后换个地方让他躺下来。接着佛陀就慈爱地问这位生病的比丘说:“我平时所讲的四谛法,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这位比丘回答:“平时佛陀讲法,我都非常认真听。”佛陀说:“你若还记得,现在就为我说说四谛法。”这位弟子便恭恭敬敬地撑起上身,斜躺在床上开始说四谛法(四谛法即是苦、集、灭、道);而佛陀就坐在他的身边,低着头、非常认真地聆听。这位比丘一下子就明白了佛陀的深意,在实际的病苦中体会“苦”的真实意义,同时也要对所有的人起慈悲心,广种善缘,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其他的弟子看到佛陀的行为,也非常惭愧,后悔没有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反而以怨报怨,心量何其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