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中道(八)

 

发布: 2016-12-13 21:22:39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我们要明白,生命是无常的,但在无常中要把握机会珍惜人生。只有把握八正道,才能让生命有意义。佛经云:「 人身难得今已得。」 要时时刻刻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灵性。

 

  佛陀刚降生在人间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说:「 天 上天下,唯我独尊。」 此话的意思是指世间万物,唯有我们每个人心 中的灵性最为稀 有 难 得, 我 们 有 了 心 中 这 个 灵 性, 便 能 在 穿 衣、 吃 饭、睡觉、 读书、 工作等日常生活中去体悟人生, 感受人 生, 享 受 人 生。

 

  没有悟性的生 活,每 天 从 早 到 晚 忙 忙 碌 碌, 好 像 一 台 机 器一 样,为了工作而工作。 这样的生活方式便会产生乏味的感觉,缺少 朝气和乐趣。

 

  如果是有悟性的生活,我相信除了忙碌之外,更能感 受生活是一种艺术,它不但是一种形式,而且是富有更强的生命力 和创意。 每天虽然不断地劳作,但其心念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境界就是禅定的体现。 有了这种禅定工 夫的人, 生活再苦, 工作再忙, 他们都能做到胸有成竹, 运 作 自 如。 不但生活有规律性,同时心中更加充满着喜悦和感恩。 因为有觉性 的人已经找到了世间万物变化的某种规律,从中体悟到在瞬间万变 的环境中,有一个不变的道理在里面。

 

  俗语云: 「 人 有 生、 老、 病、 死; 物 有 成、 住、 坏、 空; 心 有 生、 住、异、灭」 ,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万事 万 物 都 是 无 常 的。 但 在 这 些 变化莫测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原理,那就是「 空性」 。 因为万法本性 是空的,所以世间的一切现象才可以改变。 比方说,一个穷人没有 钱,但只要他认真工作,发挥才能,寻找机会,总有一天这位穷人会 变成富人。 例如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 茨,他们都是从普通的平民,经过一番的拼搏苦干而有今天惊 人的业绩。 一位一字不识的文盲,经过勤奋学习,不断深造,有一天 便可以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这些道理充分说明了佛法所讲的 缘起性空,是我们认识人生的关键所在。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 找到生活的定点,才不会迷失自己。

 

  人若想要不迷失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 并知道自己的性格和习惯。 通过对自己审察一番以后,进而审察自 己的身、口、意 三 业 是 否 清 净。 这 种 修 正 身、 口、 意 三 业 的 做 法, 就 像花草树木要时常修剪一样,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修行身业有 三种,口业有四种,意业有三种,共称为十善。如果修行不好,便成十恶。

 

  身业方面:

 

  不杀生:不要自杀或谋杀别人。 最好不要随便残杀动物,要有 慈悲心,利人爱物。 不但不要杀生,还要护生、放生。

 

  不偷盗:我们要爱护别人的财产,不要随便偷取别人的东西,不但不偷,自己还要广行布施,救济苦难的众生。

 

  不邪淫:除了正式夫妻之外,不能有婚外情或第三者,以免破坏 家庭和睦。 人不能任性随意,要有定力和原则。

 

  口业方面:

 

  不妄语就是说话要讲诚实语,不要欺骗人。 不两舌就是不要唯 恐 天 下 不 乱, 到 处 搬 弄 是 非, 要 多 劝 人 以 和 为贵,为善最乐。

 

  不恶口:不要出言粗暴,破口大骂,讲话要柔软,做到口出莲花 般清净无染。

 

  不绮语:不要讲一些不健康淫秽之语,以免误导他人,要多讲一 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语言。

 

  意业方面:

 

  不贪:不要贪求无厌。做事要量力而行,有多少本事,便做多少 事情。

 

  不瞋:不要有嫉妒心和瞋怒,要有定力和耐性。 不痴:不要是非不辨,好坏不分,而要有智慧洞察一切。

 

  以上十善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也是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生活准则。必须严守这些生活准则,因为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 人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就难以承担重任。 由此可知,佛法要在生活 中修,如果离开生活,怎么会有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转识成智的这 些观念呢?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时常净化身、口、意三业,同时还要修 学八正道。 遵守这些生活准则,就可以从烦恼痛苦的此岸,到达清净快乐的彼岸。

 

  人的悟性最高,世事虽是无常,但只要用心去生活,便能在 无常中找到真常的道理,如果时常净化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依据 八正道的方法去生活,心中的佛性便能显现,烦恼迷惑自然而然不断消除,自在人生当前即是,不假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