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要义(七)

 

发布: 2019-01-05 19:20:28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智者大师主张的天台宗教,将佛教诸经典之内容加以分类、解释,是从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从教导众生的形式方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类(化仪四教);又依适应众生根机而教导之教理内容,分为藏、通、别、圆等四种类(化法四教)。以上这些概括起来,就是“五时八教”。

 

  为了便于记忆,有人做了一个偈语,把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不同的时期讲不同的经典简明扼要地罗列出来。

 


 

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

 


 

  意思是说,华严经最初讲三七二十一天,阿含经讲了十二年,方等经讲了八年,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一共四十九年。其中讲般若经用了二十二年时间,由此见般若思想在佛教里面的地位非常重要。佛说地藏经是在妙法莲华经之后,在大般涅槃经之前,这个时间非常的微妙,我们要用心体会。在五时是最后一时,是无上醍醐,它具足无上的妙味。《地藏经》为什么在佛教的地位那么高,它就在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八年最后八年的时候说的法,是无上之妙法。

 

  下面解释一下八教。八教里面分为两类。一类叫化法四教,一类叫化仪四教,加起来就是八教。化仪四教是指:

 

  一、顿教,佛陀最初将自内证之方法直接教示众生;相当于华严经之所说

 

  二、渐教,教化之内容由浅而渐深之教法;相当于阿含(初)、方等(中)、般若(末)三时所说。

 

  三、秘密教,佛陀应众生之不同根机能力因材施教,施予个别教化,而彼此互不相知。

 

  四、不定教,各种根机之众生虽同坐一席,然随各人之能力,所体悟之教法不一定。

 

  化法四教:

 

  一、三藏教,略称藏教。即小乘教。即为三乘人说阿含经,以明但空(仅知空之一面,而不知同时有不空之面)之理,并由析空观(分析之观空,又作拙度观)而入无余涅槃之教。该教之菩萨已制伏见思二惑,惟未断尽烦恼,为教化众生,经三阿僧祇劫至证悟之长期间实践因行,故称伏惑行因。

 

  二、通教,“通”有通同、通入与共通等三义。以该教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通之大乘初门教,故称通教。即由如幻即空(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成立,故为如幻之空假)之理,观体空观(观全体本来毕竟空,又作巧度观)之教。此教菩萨中之钝根者,仅能理解较浅之教理,与藏教之菩萨同证菩提果(通同);胜根菩萨则能领悟教中所含深奥之中道妙理,最后入别圆二教(通入)。如此由通教转进别教者,称为别接通(或别入通),由通教转进圆教者,称为圆接通(或圆入通)。同时,通教之菩萨为学习别教之教,而以别教修行之名目来表示通教之位次,此称为名别义通。

 

  三、别教,别,有不共与历别二义。即不共二乘而独为菩萨说,此点别于其他三教,又由差别面观察诸法,故称别教。此教次第观空、假、中三谛而悟中道之理,但因其中道别于空、假,故称但中(观空、假之外另有独立之中)之理;其观法为次第三观,又称隔历三观。别教之菩萨,至初地后悟中道之理,与圆教之人相同,但在初地以前从但中之理体悟其中所含之不但中(空、假不离中)之理,即自十住至十回向之间,有从别教转进圆教者,此称圆接别(或称圆入别)。前述别接通、圆接通及圆接别,合称三被接。

 

  四、圆教,圆,意即不偏、圆融、互备。即不论迷悟,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此为真实之理,亦为佛所觉悟之理,故圆教在显示佛之所悟,亦即为明示佛陀自内证之教。此教观空、假、中三谛之理在一谛中互具其他二谛,故此中道之理称为不但中之理。圆教之菩萨以一心观空、假、中三观,故此三观称为一心三观,或称不次第三观、圆融三观。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说地藏经?第一是报答母恩,从人间到天上为他母亲说法,所以到了忉利天宫,为母说法。第二是以身行孝道,激励后世四众弟子要报这个父母恩。第三显扬佛法广度众生的大孝。第四就是赞扬地藏菩萨的慈悲精神。第五于灭度前,嘱托地藏菩萨要继承佛灭以后的重大责任,要度化六道罪苦众生,等待弥勒下生,希望所有众生皆共成佛道。第六佛陀临涅槃,慰别天神。感念它们的护法之恩,并嘱咐未来世的比丘,远离魔事,成就道业。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说《地藏经》的六种因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