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义大和尚宣讲普贤行愿品(4)
湛山精进佛七第四天

 

发布: 2015-12-27 12:33:41   作者: 本网讯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阿弥陀佛,

     

      这几天天气非常的好,冬天像秋天一样,阳光灿烂。万缘放下,我们一心在观音殿念佛,特别美,特别安详。我们的定力不够,念佛是修心,呈现我们的佛性。在西方圣诞节的时候,大家安心在这里念佛,不去外面。其实我们人都是有一种妄想,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送出去不舍得,这就是凡夫相,看到别人去哪里了,我也要去,敌不住外面的诱惑,每个人有两个心:一个是外在的分别心,妄想纷飞的心,另一个是如如不动心真如心。大家试想,我们的衣服车子都经常去洗,可是你是否想到我们的心也要去时常的清洗,我们人往往缺少定力,通过学习佛法要学到明心见性!今天我们看到外面的阳光感觉非常祥和,是因为你的心里的感觉,我们通过学习佛法去明心见性,把内因外缘结合在一起,就会感觉世界很美。如果这几天劳心劳力,心情不好,就算外面天气有多好,也不会开心。内外是相互影响的。内心有压力,不安,时间长了抵抗力就会降低,而导致我们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先修行,心净则国土净。只要你修行,就是好日子,只有你为众生,就是一个有意义的日子,我们要心去转万物,不要让万物去转变我们的心。我们通过修行念经,就会让自己内心沉静下来,之後去深思自己的念头,好与坏。释迦牟尼佛是允许我们犯错误的,因为我们是凡人,不是佛,知错能改才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所以我们今天讲解普贤行愿品中的第四愿望:

     

      四丶忏悔业障

     

      忏:忏悔,悔是消除,悔: 悔过。悔恨自己昔日无知,所作种种罪恶的行为;有智慧的人有定力的人,才会光照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发现自己的罪业,今闻佛法,知过而思悔改。现在知道我们起心杂念都是不好的。专心一意,於三宝前,披露往昔的罪行,求忏悔。我们所造恶业,要一心一意在三宝前提起悔改之心,并反思过错,自此痛改前非,誓不再造,自然获得三宝加持消除罪业。

     

      例如来参加佛七,有很多人不能来,是因为业障所缠绕,很多原因不能来此一同共修闻经。当人业障现前时,有些人在临终的时候不吃素了,不念佛了,这也都是因为业障现前,临终的时候魔障现前,冤亲债主现前。如果我们不能把万缘放下,我们的魔障就能趁机而入。一个人走了不在於几岁,所以我们要去看透生死,随时去面对,当我们有准备的时候,就会走的很安详。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内心就是七上八下,乃至死不瞑目。所以都要看开一些,做我们该做的事情,不要惧怕生死。

     

      业障有三种:一是烦恼障,二是业障,三是报障。

     

      第一障,烦恼障是起烦恼令人心烦意乱,不知善恶,不分邪正,不明事理,不能通过修行证菩提。我们要去除烦恼障,凡夫因见思烦恼,迷真谛空理,障实智菩提。见就是我们的见解,思就是思想,很多人看东西是看外表,而不是看内在。这是我们凡夫的视角,但是在这之後有一个空性,就是我们本有的空性。

     

      菩萨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因无明烦恼,迷中道理,障真性菩提,故名烦恼障。他没有把时间的法。空,妙有中找不到中道。

     

      诸法实相一切法的实相,无相,无所不相,此为实相。

     

      中道就是,非空非有丶即空既有丶空中有有,有中有空丶空有不二。

     

      第二障,业障是业障能系缚众生於九界升沉,不得解脱。

     

      九界:声丶闻丶缘觉丶菩萨和六道众生

     

      六凡:天丶人丶阿修罗丶地狱丶饿鬼丶畜生。

     

      凡夫由见思烦恼,造有漏业,障碍进修圣道,系居三界,不得实慧解脱,还是不究竟的。

     

      二乘因尘沙烦恼,造无漏业,障碍进修六度万行,系居化城,不得方便解脱:他们比凡人好一些,但是菩萨在修行六度还是不究竟,在六度里面还有烦恼。

     

      菩萨因无明烦恼,造亦有漏亦无漏业,系居实报土,不得真性解脱。所以他们不能从根本里面真正的解脱。例如,你捐了钱出去,如果求得要有多少回报,这不是功德,是生意。这些等等都是有漏业。

     

      第三障,报障,众生由业力牵引,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三种而来1丶业缘,2丶父母的结合,3丶福报。我们是业力推动到这个世间来,我们要借用三个缘,所以父母是决定不了你是否好看或不好看,这是你之前的业力。

     

      凡夫作有漏善或恶业,报生同居土,受分段生死,障性净涅盘;因为业力的牵引,三土的果报。

     

      二乘作无漏业,报生方便土,受变易生死,障方便净涅盘;到达方便有馀土。只有善业无有恶业。

     

      菩萨由亦有漏亦无漏业,报生实报土,受微细变易生死,障圆净涅盘;总名报障。他们到达实报庄严土。声丶闻丶缘觉丶菩萨丶凡人都有业障。

     

      常寂光净土则是佛土。

     

      由三烦恼,障三菩提;由三业障,障三解脱,由三报障,障三涅盘,故名三障。

     

      十恶: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丶盗丶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丶两舌丶恶口丶绮语;意业不善:嗔恚丶憍慢丶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

     

      平时我们所造的业我们看不到,但是如果有实质性形相的话,那么尽虚空那么大也容纳不了。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修行让我们的身口意清净。这样从前所积的无穷无尽的恶业,都可以消灭。一切恶业都消灭了,一切的功德,自然都会渐渐的积聚起来,也可以周遍法界。

     

      当您所有的一切尽的时候,就不需要忏悔了,但是是无穷尽的,所以每一世都是去忏悔自己的业障。佛教里面有有三种忏悔

     

      一是作法忏即是依法,或如法忏悔。

     

      第二种叫取相忏是由内具至诚心,外对佛像前,发露忏悔,将自己过去,或现在所作种种错误行为,坦诚公布,求佛证明,誓不再犯。

     

      第三种忏悔是三无生忏,亦名实相忏,在三宝面前去忏悔。

     

      一作法忏丶即是依法,或如法忏悔。

     

      如法忏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7天为一个周期

     

      • 一是诚心,犯罪之人,应自动自觉,承认自己的过失,决意改过自新,然後诚心求忏悔。

     

      • 二是行动,诚心悔过的人,应策动身口,见诸行动,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殷重, 称名说罪,然後礼足。

     

      • 三是对象,对上座,对和合僧,或对佛前。如是具足心诚,身礼丶口说罪,对和合僧团,或对佛前,求哀忏悔,名作法忏,可灭犯戒之罪。

     

      第二种是取相忏丶由内具至诚心,外对佛像前,发露忏悔,将自己过去,或现在所作种种错误行为,坦诚公布,求佛证明,誓不再犯。

     

      或修礼古德所编成的各种忏悔法,如大悲忏,净土忏,地藏忏,水忏,梁皇忏等,或天天礼拜,或定期七日,七七日,於其中间,专心一意,忏悔业障,期感瑞相,如佛来摩顶,忽觉身心泰然等,是名取相忏,能灭烦恼性罪。

     

      第三种叫做无生忏,亦名实相忏。是端坐正心,运用智慧,观无生法,达实相理,一切法本无生灭,罪性亦然,生是幻生,灭是幻灭,罪性本空。实相忏悔,能灭障中道的无明烦恼。

     

      最从心起,所以要观照自己的内心。当智慧心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能减少业障了。

     

      释迦牟尼佛是允许我们犯错误的,我们做错以後要敢於承认错误,发露忏悔,以後不做就好了。

     

      五丶随喜功德

     

      “五者随喜功德”,“随”就是随顺或者跟随,“喜”是欢喜,“功”是所立的功,“德”是所做的德行。

     

      四种随喜功德:1.一切佛从修行到成佛所做的一切功德皆随喜2.一切菩萨所修功德皆随喜。3.声闻缘觉所修一切功德皆随喜4.六趣四生所修一切福德皆随喜(六道里面的一切众生)

     

      随喜,也可以说是叫他人随喜自己来做功德,也可以说是自己随喜他人去做功德。你想要忏悔业障,一定要随喜功德,要做种种的功德。你忏悔自己的业障,一时或者这业障不能消除,这就应该做功德,所以说随喜功德也就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也就是随喜功德。那为什么又说第五是随喜功德?因为第四是专门忏悔业障,你想忏悔业障,就应该实行第五的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包括做一切的善事,所有的善功德你都要随喜。

     

      随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应该令其他人也随着来做,叫其他人随喜自己的功德;其他人做好事,你知道了,也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这叫随喜他人的功德。随喜功德,不单随喜自己,也随喜他人,乃至於随喜法界所有众生所欢喜做的善功德,你也都要帮忙做去。

     

      随喜功德,又有随喜佛的功德丶菩萨的功德丶声闻缘觉的功德,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怎麽叫随喜佛的功德?譬如你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随喜佛的功德。你提倡教人行六度万行丶行菩萨道,这就是随喜菩萨的功德。你提倡教人修十二因缘,这就是随喜缘觉的功德。你令一切的人知道修四谛法,这是随喜声闻的功德。你随喜天丶人修五戒十善,这叫随喜天丶人的功德。所以随喜功德讲起来是无穷无尽的,现在就只讲一个大概

     

      随是随顺,意不违逆;喜是欢喜,心不厌恶。凡是见闻他人所作大小功德,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福,悉皆随顺欢喜赞叹,不生妒忌心,无破坏意,故随喜功德,能取消人的妒忌心。而我们人往往会有嫉妒心,红眼病,甚至别人做好事,心里也会不舒服。不要泼人冷水,只要有一毫之善,都要去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