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与智慧
——读《维摩诘经》

 

发布: 2018-10-27 13:18:25   作者: 予乐   来源: 本网讯   

 


 

  在这个娑婆世界,烦恼似乎是大家甩不掉的东西,人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左右。最普遍的烦恼是身体健康。身体无常又脆弱,无论我们如何保养,最终都会衰老、生病,乃至死亡。那要怎么办呢?维摩诘居士说:“此可患厌,当乐佛身。”平时人们都是到庙里烧香求佛菩萨办事,现在告诉你自己去追求佛身,这说明大家都有成佛的潜力。众生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每一位众生都有一个“不死之身”──第八识。当我们的色身坏灭,第八识还会去投胎。它是轮回的主体,也是真正的“我”。这是读《维摩诘经》所需的背景知识。

 

  世间有许多天才,用佛法来看,这并不稀奇,因为第八识有收藏和流注种子的功能。这一世擅长的事情是前世已经反复练习过的,像音乐、舞蹈、美术这类的无记业,它们虽然与善恶无关,也仍然可以熏成种子,在未来际形成果报。如果第八识没有这种功能,不要说那些努力会白费,就连最初的练习都不可能,因为那也是第八识流注种子形成的。在没成佛以前,我们的第八识里所含藏的种子都是杂染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去修行。经文讲,成佛需要“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也就是说,第八识所含藏的染污种子全都要“洗”干净才能成佛。

 

  第八识兼具无为性和有为性,所以用“真妄和合”来描述它,“真”代表无为性,“妄”代表有为性。经文中“不于三界现身意”、“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法无众生”、“法无去来”等等都是在描述第八识的清净无为。另一方面,第八识又具有有为性,它能生万法。这有些不好懂,不过我们可以用比喻来帮助理解。就像一块彩色粘土,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形象,这样并不会改变彩色粘土的本质。当你用彩色粘土捏出个人,你可以指着它说:“那是个人。”也可以说:“那是彩色粘土。”人的形象、概念和彩色粘土是可以共存的。同样的道理,三界中的任何事物,既是那个事物,也可以说就是第八识。

 

  彩色粘土被捏成人形,你可以说“这个泥人的样子是美、是丑”,但你不能说彩色粘土长得美还是丑,彩色粘土没有形状的美丑可言。无论你把它捏成什么,美和丑只和它成形后的样子有关,和彩色粘土这个载体无关。同样,第八识出生的三界万法有各种相貌、名称、性质,但是第八识这个载体没有相貌、名称、性质。要是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法相上面,才会有清净、染污的差别相。要是不理会法相的差别,就会直接看到第八识,离开一切的烦恼。《华严经》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这是“度一切法到彼岸”的般若波罗蜜,它是菩萨修除烦恼乃至究竟成佛的方法。

 

  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染污种子是无常的,所以才有被改变的可能。否则染污就是染污,没办法汰涣。舍利弗看这个娑婆世界的样子是“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说他“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所以才看到这些不净的景象。佛慧就是般若波罗蜜,超越一切的法相,只看清净的第八识。这里要注意的是,“清净”只是一个假名,我们借它来描述第八识没有相、名、分别的真如性。正因为第八识没有相、名、分别,所以佛国土或种子就没有清净和染污的差别相可说,整个打成一片。这时候并不是跟外面的世界隔绝了,你还是可以看、可以听,并不妨碍正常生活,仍然可以行菩萨道广度众生,只不过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一般。

 

  烦恼的种子从无始劫来就跟着我们,从粗糙到微细的烦恼不知道有多少,非要经历无量劫的修行才能把它们“洗”干净。菩萨具足智慧和慈悲,才能修佛菩提道。要是只有少分的智慧而没有慈悲,一旦知道如何修清净法门,便不愿再受生,死后入无余涅盘。这样就是声闻种性,只能修除一念无明,而不能修除尘沙惑,他们可以让染污种子不现行,但没办法汰涣全部的染污种子而究竟成佛。

 

  真正的智慧能够出生慈悲,菩萨因为了知“三界万法包括自己这个色身都如同梦幻泡影,只有如来法身金刚不坏”,才能够为度众生而长劫承受生死轮回的痛苦。菩萨因为了知“众生皆是身不由己”,所以不会特别讨厌某些人而不愿度他们。菩萨能够普遍地利益众生无有差别,这种大悲是由真正的智慧出生的。文殊师利问维摩诘:“如果菩萨观众生如同幻化,又要怎么行慈?”维摩诘说:“菩萨这样观以后,就想:‘我应当为众生说这样的法。’这是真实慈。”所以真正的慈悲一定离不开智慧。另一方面,行慈悲也会不断增上智能。经文说:“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这是说,菩萨不断在三界轮回,才能证得一切种智。就在这漫长的修行旅途中,凭借智慧和慈悲,修集一切善法,度脱无量众生,终能成就圆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