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与五台山的殊胜因缘

 

发布: 2018-10-16 19:12:01   作者: 佛教季刊   来源: 佛教季刊   

 


 

  • Default
  •  



     

      「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早在西元五世纪的东晋,佛驮跋陀罗翻译的六十卷本《华严经》中就这样说。

     

      这里佛所说的清凉山,就是指中国山西五台山。在唐朝澄观大师(即清凉国师)的笔下,五台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

     

      据国外汉学家的考证,佛陀在《华严经》这种对于圣山的说法很符合印度文献记载中的世界观。从印度的灵鹫山,到中国的五台山,再到加拿大五台山,其间薪火相传、法乳流芳都是诸佛菩萨加持的结果。

     


     

     

      五台山的历史,几乎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一样长。相传汉明帝时,摄摩腾及竺法兰二圣僧从印度来震旦,帝问:「此土岂有圣人居化耶?」二师答曰:「清凉山为文殊大士所居。」故建伽蓝,度僧居之。于中台有智慧灯,虔诚拜之,即现奇迹。

     

      不但中台如此,五台山的地形,按照佛家的说法,都有其深刻的密义。五台山有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五台山由此得名。澄观大师在所撰《华严经疏》中还说:「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

     

      这里说的五智,就是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相对应的,还有五方佛本的种性: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五种智慧,为法身佛大日如来所具足,另外是种智慧都是法界体性智所化育;五方佛,都是毗卢遮那佛所化现。

     

      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五台山为什么会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的地位决定于文殊菩萨在诸佛菩萨中的地位。在《放钵经》释迦牟尼佛这样说:

     

      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文殊师利本是我师。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成佛者,亦是其威神势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般若智慧在佛法中的地位。也就是说,文殊师利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地位是「佛道中父母」。

     

     

      佛陀曾明确开示,明确预言了文殊菩萨与五台山的关系。 『尔时世尊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印度古称中国为震旦、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五台山有五个峰顶,因而得名)。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止,为诸众生于中说法。」』(《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文殊菩萨,梵文为Mañjuśrī。 Mañju意为美妙,rī意为吉祥,合起来为「妙吉祥」。 。传说诞生时,出现十种吉祥之瑞兆:一、光明满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涌七珍;四、神开伏藏;五、鸡生凤子;六、猪诞龙豚;七、马产麒麟;八、牛生白泽;九、仓变金粟;十、象具六牙,故称为妙吉祥。

     

      看起来像神话传说,其实根据佛经记载,文殊师利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他出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一出生就能说话,后来出家,精通一切经典。 《文殊般涅槃经》说: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如莲华,从母右胁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诣诸仙人求出家法,诸婆罗门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以此三昧力故,于十方面——或现初生、出家、灭度、入般涅槃、现分舍利——饶益众生。」(见《大正藏》二十)

     

      佛陀还预言,在佛陀涅槃后四百五十年后,文殊菩萨将到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将他们教化成熟,令得不退转,与诸神仙作比丘像,飞腾空中至本生地,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结加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五百仙人,各皆见火从身毛孔出。

     

      文殊菩萨自己也对佛陀说:「我从往昔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已来,起如是愿:我以无碍眼,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如来,若非是我劝发决定菩提之心……乃至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菩提终不应证,而我要当满此所愿,然后乃证无上菩提。」(《大宝积经》, 《大正藏》十一)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五台山八宗并弘,显密兼具的由来。历史上华严宗、天台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的高僧大德都讲究到五台山朝礼,很多大德把五台山选作最后的安锡之处。以华严宗四祖澄观为例,大师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一岁时从越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后赴南山学律,复往金陵受关河三论,再至杭州听《华严经》,于苏州从湛然习天台,谒牛头山慧忠学南宗禅法,见慧云禅师习北宗禅法,中年遍游五台山、峨嵋山,最后返居五台山大华严寺,世寿102岁示寂。不仅如此,连日本、韩国、印度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僧侣都不远千里来到五台山,恭敬礼谒。类似这样的选择,使得五台山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圣山」。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五台山的「龙」「灵」就是文殊师利菩萨。

     

      《首楞严三昧经》云:「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龙种上如来,国名平等,乃至尔时平等世界,龙种上如来岂异人乎?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早已成佛,是空寂世界的「大身如来」、平等世界的「龙种上尊王如来」,现在世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印光大师曾写诗赞美(印光大师《清凉山志重修流通序》):

     

    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

     

    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

     

    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

     

      他还在特意附注:「龙种上佛,系文殊过去劫中成佛之名,出《首楞严三昧经》。龙种上尊王,另是一佛,不可误引!)

     


     

     

      佛教徒心中的「圣山」五台山,流传着许多游礼感通之事。文殊菩萨常化作老者、童子、梵僧,甚至乞丐显灵,给人以积累福报的机会。 「文殊大菩萨,不舍大悲愿。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或处小儿丛,游戏邑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状。以现饥寒苦,巡行坊市鄽。求乞衣财宝,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使发信心。信心既发已,为说六度法。领万诸菩萨,居住五顶山。放亿种光明,人天咸悉覩,罪垢皆消灭。」澄观大师在《广清凉传》卷上引用了《华严钞》一首偈子,说的就是这种神迹。

     

      《宋高僧传》记载了唐代高僧佛陀波利与五台山的故事,最具传奇色彩。佛陀波利,北印度罽宾(约在今阿富汗东北、喀什米尔一带)人。他远道求法,忘身徇道,遍观灵迹。后来听说文殊师利菩萨在中土清凉山,于是决定来中国。唐高宗仪凤元年(西元676年),跋山涉水,来朝五台,见景物殊胜,不禁赞叹,五体投地地向着山顶顶礼,口中念叨:「自从如来灭度以后,许多圣人都潜伏不见,唯有文殊师利大士,于此山中,接引一切众生,教导诸菩萨。弟子波利悔恨生逢八难(八个见闻佛法有障碍的地方和情形,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编者注),不能亲眼见到圣者的容貌。如今远涉流沙,特来敬礼拜谒,恳求大士大慈大悲哀怜,令弟子能见到您的圣容!」

     

      说罢,悲伤哭泣,泪如雨下,向山顶礼。礼毕抬起头来,忽然看见一位老翁从山谷中走出来,并以婆罗门语对波利僧说道:「法师情存慕道,远访圣踪,不辞辛劳,远寻遗迹。然而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僧人亦多犯戒律,唯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灭除众生一切恶业,法师有带这部经来吗?」

     

      佛陀波利回答说:「贫僧只是一心来礼敬拜谒,并没把此经带来。」老人说:

     

      「既然不带经来,空着手来有什么益处呢?纵然见到文殊大士,又怎能认识?法师您可回印度取这部经,带来流传汉土,这就等于是普遍供奉诸圣,普利一切众生,也能拔济幽冥,这就是报答诸佛的深恩了!法师若能取经再来这里,弟子一定奉告文殊师利菩萨所在的地点!」

     

      佛陀波利听他这么说,不胜欢喜踊跃,强忍悲伤的眼泪,诚心礼拜老人,礼毕抬头时,忽然不见了老人的踪影。他非常惊讶,也更加虔诚,一心念着文殊菩萨,就决定返回印度,求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西元682年,佛陀波利带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回到中国长安。由于当时唐朝的法律规定,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才可将梵文佛经翻译成中文。唐高宗得到梵文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立刻交予日照三藏法师等人翻译,并一度想将经本禁在宫内不得外传,佛陀波利觉得不能这样,百般请求让经流传。 「其僧悲泣奏曰:『贫道遗躯委命,远取经来,情望普济群生,救拔苦难,不以财宝为念,不以名利关怀,请还经本流行,庶望含灵同益。』(《尊胜经序》,《全唐文》/卷0986),唐高宗才不情愿地将梵文本经书归还,佛陀波利又与顺贞法师于西明寺共同翻译,方使《佛顶尊胜陀罗尼》流传于中土。

     

      来自日本的高僧圆仁大师在自己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说,佛陀波利自印度取回经典后,文殊接引入窟,「波利才入,窟门自合,于今不开。」

     

      这个洞就是五台山北台的金刚窟,在文革中已经被炸毁,就彻底不开了。

     

     

      《般涅槃经》云:「若闻文殊名,或见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堕恶道。若称念文殊名,设有重障者,不堕阿鼻极猛火处,常生他方清净国土,值佛闻法,得无生忍。」

     

     

     

      湛山三位开山长老深谙其中幽微,在到加拿大弘法之初就发宏愿,在购置四块石头在山门外上,刻四大名山之名和菩萨圣号于其上,恭敬念诵。因为他们对此于心了然:只有发扬文殊菩萨之大智、普贤菩萨之大行、观音菩萨之大悲和地藏菩萨之大愿,加国佛教事业才会昌隆,诸佛弟子才会得到护佑,获得福报。

     

      湛山精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成为加拿大汉传佛教最大的寺院。不仅如此,后来达义大和尚发愿秉承师志,带领湛山四众弟子不畏艰难创建加国佛教四大名山,真是出于这样的悲心宏愿。

     

      三位长老和达义大和尚不但四方奔走,筹资建山,而且特别注重加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加国佛教四大名山的法乳一脉,香火接应。 2016年6月29日至7月14日,湛山精舍开山宗长、九十三岁的性空长老和加拿大佛教会会长达义大和尚率团赴中国迎请佛教四大名山香火。此次迎请成就加拿大佛教四大名山殊胜法源,其活动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可谓史无前例、盛况空前。正在兴建中的加拿大四大名山与渊源深厚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实现香火对接,完成了律法意义上的法乳一脉。

     

      来自中国五台山的五方文殊师利菩萨圣像已经安座加拿大五台山。五方文殊师利菩萨铜像,每座高13米,分别供奉在五个山峰的平台,在加拿大蔚蓝的天空下金光闪闪,无比庄严。应文殊菩萨的愿力,北美弘法中心初具轮廓,一定会成为海外华人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之光将从加拿大五台山照耀北美大地!

     

      正像印光大师所撰《文殊菩萨像讃》:

     

    缅维菩萨,实龙种上。誓愿宏深,慈悲无量。

     

    不违寂光,现身尘刹。随众生机,说圆通法。

     

    其所施设,妙莫能诠。春到百卉,月印万川。

     

    为怜凡夫,无由瞻仰。示住清凉,俾有所仗。

     

    阐佛心要,及与净宗。理超象外,道契寰中。

     

    唯愿慈悲,放金色光。普令众生,同证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