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六十二讲) 《维摩诘经》要义

 

发布: 2022-04-18 11:30:34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第十三讲:《维摩诘经》要义(第十二品)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 《维摩诘经》要义(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湛山空中法堂Zoom课程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此系列讲座,继续延期。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请大家合掌,跟我一起念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维摩诘经》第十一品菩萨行,今天开始讲第十二品见阿閦佛。

     

      阿閦佛是什么意思?阿閦是梵语,翻译成无动。所谓无动而无不动,动而无动,这是佛的境界。这尊佛虽然为了度众生而分别动乱诸法的法相,但从没动乱诸法实性。正所谓佛的法身如如不动,而他的应化身是随着众生的因缘而示现不同形相。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器说不同的法。

     

      初学者认为佛很神秘,是一般人无法到达的境界,实际上,佛者觉也,众生是迷者,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佛。要想成佛,不仅要自觉,还要觉他,最后觉行圆满,就成佛了。

     

      无动佛是东方妙喜国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故我们读诵经典前,要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所以我们读经前要称念本师。

     

      这一品是维摩诘承释迦牟尼佛的命令,以右手接取妙喜佛国净土,进入娑婆世界。维摩诘居士有大神通,报妙喜国正报、依报种种庄严接取到娑婆世界,而娑婆世界并未因为妙喜佛国的进入而放大,也未见妙喜佛国缩小,这显示彼此平等不二,这是佛法不可思议境界,妙喜国境界与娑婆世界两者是平等不二的,妙喜国是清净国土,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此二者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净秽互摄互融。净秽就在当下的一念心。无论是妙喜之净土还是娑婆之秽土,都没有离开当下之一念心,离开当下之一念心,净土秽土皆不可得。

     


     

    一、维摩诘回答佛陀,以什么来观见如来?

     


     

      这时,世尊问维摩诘说:“你来到庵罗树园,是为了见如来,那么你是以什么来观见如来呢?”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此处如来是指佛的法身,并非应化身、幻化身。这个问题普通人答不出来。

     

      维摩诘回答说:“我以观自身实相的念头来观照如来。自身实相是没有相的,我观如来先前的一个念头,已经不再存在,未来的那个念头,当然也不存在,今时的这个念头,亦留不住!

     

      我不观如来的色相,观色相则有执着,不观如来的本来样貌,不观如来的空性,空性即本来面目,不观如来的受、想、行、识。现前的“我”是幻化不实的,如果把如来当成现前色受想行识所组成的“如来”,就错了。所以不观如来识的本来面目、也不观如来识的空性。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让维摩诘居士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很多人对佛的认识很表面、很肤浅,所以如来要由维摩诘居士来解答什么是真正的如来。这一品意境很深,不仅有专有名词,还有思想观念与普通人对佛法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说,不是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吗?怎么说佛没有相呢?要知道,这里主要是为破众生的执着,破众生的相。只有破除众生的执着心,才能见如来法身。

     

      如来的法身不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生,就像虚空一样没有形状。

     

      如来的法身不是由眼、耳、鼻、舌、身、意六入所积成,是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

     

      如来的法身不在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中,如来的法身不在三界中,但也没有离开三界。如来的法身已经脱离了贪、嗔、痴三种垢染,凡夫众生最大的根本烦恼是贪、嗔、痴,这是地狱道的三根本烦恼。

     

      如来的法身随顺了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具足了宿命、天眼、漏尽三明,与无明等无差别。

     

      如来的法身并非特定一相、也非特殊异相。

     

      如来的法身并非自作相、并非他作相、并非虚无作相、亦并非取境作相。

     

      如来的法身不住生死此岸、不住涅槃彼岸、不住两岸中流,而住于度化众生的地方。如来可以未现于生死中,也可以示现于涅槃中,主要是为度众生,众生在哪里,如来法身就在哪里。

     

      如来法身是观于寂灭但不寂灭,亦永不消失、断灭。

     

      如来法身没有什么分别彼此,没有分别这个如来或那个如来。

     

      如来法身不可以智慧来认知,不可以常识识别。

     

      有的人认为佛出生于印度,现在我们在佛前讲各个国家的不同语言,是否能听得懂?要知道,不可以智慧来认知,不可以常识识别,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所有众生的起心动念,如来都了知。

     

      如来法身没有阴阳晦明之差别、没有名号和形相之差别、没有强大弱小之差别、无清净污秽之差别,超越了清净与垢秽。

     

      如来法身不在十方国土,有的人会问,不是说阿閦佛在东方世界,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么?为什么说如来法身不在十方国土?因为如来法身不执着一个地方,如来法身不在十方国土,亦没有离开十方国土,来去自如,哪里的众生需要就去哪里;如来法身非分段有为,亦非变易无为。有两种生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如来法身非形象所能显示,亦非文字所能言说。如果语言文字描述如来法身,一说出来就是错的。

     

      如来行布施,明白三轮体空,所以施而无施,叫做不布施,亦不贪爱。没有布施的我,没有所施的境,没有所施的对象。如来施而无施,不布施,亦不贪爱。

     

      如来不持戒,(因为如来不犯戒,如果犯戒了,则需要戒律来引导,如果心是清净的,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做坏事,就不需要。正如《六祖坛经》中说:“心平何劳持戒”。)亦不犯戒、不忍,亦不恚、不精进,如来每天做该做的事,没有不精进,亦不懈怠。不禅定亦不散乱、不智慧,心散乱就需要定下来,觉得心不安,才需要禅定,佛一切时都在安定中。亦不愚痴、不诚,亦不欺。因为这些都是相对的概念,而如来已经超越相对了。法身无生死,亦不涅槃。

     

      众生要想描述如来,都是很片面的。

     

      如来没有实实在在的来,亦没有实实在在的去、不出离生死,亦不般入涅槃。

     

      综上所述,即使以一切语言、文字都是无法表达如来的真实身分。

     

      如来非福田,非不福田,因为如果我们执着如来是福田,如来就不是福田了。唯有悟到福田、非福田,是名福田,这才是如来的真福田。正如《金刚经》中说:“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如果执著有一种东西叫佛法,那就不是佛法。

     

      如来非应供,非不应供。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相信如来是应供,那么如来就是非应供了;

     

      不应取着如来,亦不应舍离如来;不应以为如来有相,亦不应以为如来无相。执着如来法身有相无相皆不对,要悟到中道无二。

     

      如来等同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是一切法本来面目,真如法性是性空平等的,在本质来讲,佛的法性与众生法性是无差别的,是一体的。

     

      如来是不可称度、也不可衡量,能称度或衡量的就不是如来。有的人疑惑,如来法身是大还是小,是否能觉知?如来法身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已经脱离了所有相对观念的束缚。如来法身没有相对的概念,已经得到超越。

     

      如来的一切智智是平等的,所以众生智即是如来智,在一切法上无有差别智。

     

      如来如虚空,一切无得无失;无混浊,无烦恼;无因可生起,也无因缘造作;如来法身无生无灭,随缘无性;如来都是随顺因缘而无自性。现生现灭,性空随缘。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无动佛等都是这样,需要在哪里度众生就示现在哪里,度化完之后就消失了,所以是性空随缘。如果能做到随缘无我,无我随缘,那就能如佛的法身一样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活得轻松。但众生总是有“我”,有“我”就会患得患失,人家称赞几句,就很开心;人家批评诽谤,心里就很不舒服,这就是凡夫众生的境界与佛的性空随缘是没办法比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常随佛学,早一点开发自性,希望我们的智慧能像佛的智慧一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自在,没有任何畏惧,也不会忧虑。能有效控制情绪,淡定面对一切处境。

     

      如来无所畏惧,无所忧虑;无所喜好,无所厌恶,无所执着;无有已有,无有当有,无有今有。

     

      总而言之,如来是不可以一切语言、文字显示,来分别说明的。如果能用语言、文字所能显示的不是如来的法身。

     

      维摩诘说,世尊啊,如来的法身就是这样不可说,不可说,能以此观念去观照如来,叫做正观;如果以其他观念去观照如来,则称为邪观了。”如来法身离凡夫众生咫尺天涯,说远很远,说近很近。当心清净时,如来法身当下与我们的法身相应;当心有贪嗔痴种种烦恼时,则见不到如来法身。此处如来法身不仅仅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法身,而是指一切佛之法身,包括凡夫大众本有之法身。

     

      以上这些话是维摩诘回答了佛陀,以什么来观见如来的问题。这里让我们想起《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的道理,由此说明,如果以凡夫的分别心去见如来,是永远见不到如来的,不可以色、以音声见如来,如果以色、以音声见如来,此人是行邪道,不仅不能见如来法身,也永远不能让自己明心见性。由此说明,怎样才能见如来?要加功用行,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迷为悟,要以无分别的清净心才能见到如来。无分别的清净心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要证得无分别智,清净心才能显出来。当下清净心的法性与佛之法性无二无别,佛的法身与自己的法身已融为一体,故而当见到佛之法身,同时也见到自己法身。所以真正见如来法身,要从自己下功夫修,明心见性,才能明白什么是如来法身。

     


     

    二、舍利弗提出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的问题

     


     

      这个时候,当维摩诘回答了佛陀的问题之后,舍利弗就产生另一个问题,他问维摩诘:“你前世是在哪里没(死)的?后来怎么会生到此娑婆世界来呢?”

     

      维摩诘反问说:“你所证得的法难道有‘先没’‘后生’这回事吗?”没与殁都是死的意思

     

      舍利弗回答说:“你讲对了,所证的法无‘先没’‘后生’这回事的。”

     

      维摩诘说:“既然诸法并无‘先没’‘后生’这回事,那你为什么问我:‘你先身没于何处,而后来投生此娑婆国土的呢?’

     

      就象魔术师所变幻出来的男女,他们难道有‘先没’‘后生’吗?”

     

      舍利弗反问维摩诘说:“维摩诘,你说的没有错,他们并无‘先没’‘后生’的。但是难道你没有听过佛陀说,诸法如幻的道理吗?”

     

      维摩诘回答说,“舍利弗啊!你讲对了,正是这道理了,既是一切法如幻不实,那你为何还要问我:‘你先身没于何处,而后来投生此土的呢?’

     

      这段经文,维摩诘回答舍利弗,一切法根本没有生,亦没有灭。这是从究竟法而说的。但是从现象而言有幻化的生灭。接下来维摩诘居士从权巧方便的角度来回答舍利佛所提出的问题。

     

      维摩诘说,舍利弗啊!所谓的‘没’只是虚诳不实的想法,不过是坏败的变化现象;所谓的‘生’也是虚诳不实的想法,不过是相续的变迁现象。菩萨虽然身殁,却不丧失所植的善德根本;虽然投生于世间,却不会增长任何恶业。”这是菩萨的修行与凡夫不同。虽然行于世间,但不造业。此为圣人与凡夫之不同。

     


     

    三,佛陀终于揭晓了维摩诘的真实身分

     


     

      这时候,佛陀就告诉舍利弗说:“有一个名叫妙喜的国土,佛号称为无动佛(阿閦佛),这位维摩诘是从那妙喜国离开,才应化到这娑婆世界来的。”

     

      舍利弗说:“啊,真是稀有难得呀!世尊,这位圣人竟能舍离那妙喜国的清净佛土,而乐意来到这个多嗔怒恼害的地方。”

     

      维摩诘就对舍利弗说:“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我问你,太阳的光明会与黑暗一起存在吗?”

     

      舍利弗回答说:“不会的。太阳的光明出现时,则不会有任何黑暗了。”

     

      维摩诘就问舍利弗说:“那太阳为何要在阎浮提(地球)上运行呢?”

     

      舍利弗回答:“因为太阳要以光明照耀地球,才能为地球驱除黑暗。”

     

      维摩诘说:“你说对了,菩萨正是这样,虽投生于未净化的佛土,为的就是来教化众生,所以不但不会与愚暗的众生同流合污,更主要是灭除众生的烦恼黑暗。”佛菩萨化现到娑婆世界,但不会被娑婆世界众生所染,如莲花般出污泥而不染。

     


     

    四、与会大众渴望了解妙喜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这时,全体大众都渴望仰慕,想亲眼见到妙喜世界的无动如来,以及那里的菩萨、声闻等众。香积国只有大菩萨,而妙喜国既有大菩萨,也有声闻众,所以每个佛国情况都不同。

     

      佛陀知道所有大众这时的心念,便告诉维摩诘说:“善男子!请为这里的大众显现妙喜国和该国教主无动如来,以及那里的菩萨、声闻等众吧,大家都非常渴望能见到他们。”

     

      这时候,维摩诘内心就在想:“我不用起身离坐,便将妙喜国的一切,包括:国土上的铁围山川、河流、溪谷、大海泉源、许多须弥山,还有日月星宿、天龙鬼神、梵天王的宫殿,以及众多菩萨、声闻和城邑聚落的一切男女老幼,甚至无动如来及菩提树和各种美妙莲华。就连能在十方世界广做佛事的一切众,也以连接天人的三道宝阶,从阎浮提(这个地球)直到忉利天,让诸天神循此阶梯下来礼敬无动如来,聆听无动如来讲经说法;而这个世界的阎浮提众生,亦循此阶梯登上忉(音滔)利天得见那些天神。我要把妙喜世界所有成就的无量功德,上至色界顶天的阿迦尼吒天(色究竟天),下至妙喜世界的大海水处,以我右手接取过来,如陶工旋转陶轮,拿着那妙喜世界到此娑婆世界来,就像拿着华鬘花环一般的展示给一切大众。”

     

      当维摩诘这样想了之后,便立即入于三昧定中,显现了他的神通妙力,以右手接取妙喜世界,安置到这娑婆世界来。

     

      住在妙喜国的那些已得神通的菩萨和声闻大众,以及其余天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世尊,是谁将我们带走了?希望世尊慈悲,救护我们吧!”无动佛回答说:“大家不要惊慌,这不是我做的啊!是维摩诘神力的作用。”

     

      至于那些未得神通的大众,就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正被带到另外的一个世界去。而妙喜世界虽已被置放在娑婆世界,但这个娑婆世界却并未因而显得挤拥,跟原来的状况没有任何差别。这是维摩诘展示了事事无碍的神通境界。凡夫的肉眼是不可见的,要到大菩萨的境界,就能明了事事无碍的境界,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互摄互融,没有障碍的。唯凡夫众生业障深重,生分别心,一切皆有障碍,不能体悟事事无碍的境界。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便告诉大家:“你们一起观看妙喜世界和无动如来吧!他的佛国十分庄严,菩萨们都行持清净,诸众佛弟子也都严守戒律。”

     

      大家对佛陀说:“是啊,我们全都看见了!”

     

      释迦牟尼佛说:“若各位菩萨们想拥有这样清净的佛土,就应当修学无动如来所实行的道理。”身口意三业清净,有一定功德力,就能拥有这样的清净,“心净则国土净”,修到身心清净,则清净国土就显现了。所以一个人有德行,福报自然就来了,正所谓“厚德载物”,德要够、厚,才能承载一切。

     


     

    五、见到无比庄严的妙喜佛国,有多少人想发愿往生妙喜世界呢?

     


     

      在显现这妙喜国的时候,娑婆世界上有十四那由他的众生(很多众生)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都发愿将来能往生到妙喜国的清净佛土。释迦牟尼佛十分慈悲,当下即为他们授记,说他们未来将会往生于妙喜国。

     

      (那由他是印度的计量单位,形容很多的意思。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这么多人听完佛法之后感应道交,当下发了成佛的菩提心,并得佛授记,真是殊胜无比。

     

      这个时候,妙喜佛国对于这娑婆世界所应当饶益众生的佛事,到此功德圆满,当下回归原处,在场所有的会众都亲眼目睹这个盛况,感觉到佛法不可思议。

     

      佛陀问舍利弗说:“你见识过这妙喜世界及无动如来了吗?”这是明知故问,佛陀想了解舍利弗的感想。

     

      舍利弗回答:“我见识到了,世尊。但愿一切众生,能住到像无动佛那样清净的佛国净土,也希望获有像维摩诘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力。”为什么舍利弗如此称赞无动佛的佛国净土呢?我们了解一下他在这一品中是怎么说的。

     


     

    六、舍利弗赞叹《维摩诘经》的功德不可思议

     


     

      舍利弗对佛陀说,世尊啊!,我们太有福报了,亲近佛陀和维摩诘大菩萨就是好,可先获得大善利呀!得见这些圣人,可以亲近供养他们。其他的众生,无论是现在或是佛陀灭度之后的,凡听闻过这部经典的人,亦可获得善利;更何况听闻之后,能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经教所说去实践修行的人。

     

      若有手上获得此经典的人,便是已得佛法的宝藏之人;若有人读诵此经,解释其义,如经教所说去修行,则会成为被诸佛加护和关怀的人。

     

      如果有人供养这些读诵、解说、修行者,此人供养的功德,如同供养佛陀一样,利益不可思议。

     

      如果有书写、受持此经卷的人,应当知道那人家中便有如来。

     

      如果听闻此经便能生起随喜赞叹的话,这个人便能得到佛陀的智慧。

     

      若能信解此经典的人,那怕只是一偈四句的经文,去为他人演说的话,应当知道此人即是已被受记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道了。”

     

      结语:这一品给我们有几点启示:第一我们应以清净法眼才能见到如来法身;第二佛的法身如如不动,因应众生而示现;第三诸佛菩萨虽化现在娑婆世界,但不与众生的烦恼同流合污;第四维摩诘依佛指示,展现妙喜佛国于娑婆世界,体现了事事无碍,净秽不二的境界;第五舍利弗称赞《维摩诘经》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大家应读诵受持《维摩诘经》,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维摩诘经》第十二品的要义,今天就讲到这里。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双手合掌做功德回向,将今天讲经听经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离苦得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