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法堂 智慧人生系列讲座(之五十三讲) 《维摩诘经》要义

 

发布: 2022-02-26 14:48:27   作者: 达义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第四讲:《维摩诘经》要义(第三品)

 


 

  录音:达义大和尚佛法开示 《维摩诘经》要义(点击聆听)

 

  视频:达义大和尚佛法空中法堂系列讲座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专题)

 


 

湛山空中法堂Zoom课程 达义大和尚下一期讲座时间:

 


 

加拿大东部时间每周五晚上7点半
中国时间周六早上8点半
(可提前半小时登入欣赏佛乐)

 


 

  网络会议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6904406372

 

  ZOOM会议号 meeting ID: 690 440 6372

 

  (讲座具体内容在PPT下方,请查阅)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 Default
  •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学,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来到加拿大湛山空中法堂。

     

      请大家合掌,跟我一起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还有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的主题是讲,为何五百位声闻弟子不敢代表佛陀去看望维摩诘居士的病情?

     

      第一所有人都知道这不仅是去问病那么简单,这将是一场大乘佛法的大辩论,所以他们都不敢去。

     

      第二五百位声闻弟子都亲身领教过维摩诘居士的大境界,辩才和大智慧。所以他们都不敢去见维摩诘居士

     

      首先我们回顾上一讲《维摩诘经》第二品的要义。

     

      在这一品讲到维摩诘居士为了度化众生,示现身有疾病,因为他老人家平常广结善缘,人缘特别好。当大家得闻维摩诘居士有病时,都很关心他,十分紧张,纷纷赶来探望。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到了维摩精舍问病。

     

      维摩诘居士借身体有病之因缘,为大众开讲了人的身体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是幻化不实的身体,是在提醒大家应该放下对身体的执着和贪爱,唯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才能及早证得不生不灭的法身。何为不生不灭的法身,即佛身,这才是究竟圆满。这是维摩诘居士向大众开示的法要。

     

      《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是承接上一品的内容。当维摩诘居士为大众说完佛法之后,这时候,维摩诘长者自己就在想:“像我这样卧病在床,怀有大慈悲心的释迦牟尼佛哪里会不加以关怀呢?”

     

      维摩诘居士一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立即知道他的心思,便问五百位声闻弟子是否愿意代表佛陀去探望维摩诘居士的病情 。

     

      在《维摩诘经》弟子品即第三品中,佛陀列举十大弟子为代表作为详细对答,这十大声闻弟子很出名,每位都各有所长:1、舍利弗:智慧第一。2、大目犍连:神通第一。3、大迦叶:头陀(苦行)第一。4、须菩提:解空第一。5、富楼那:说法第一。6、摩诃迦旃延:义论第一。7、阿那律:天眼第一。8、优波离:持戒(律)第一。9、罗睺罗:密行第一。10、阿难(又名阿难陀):多闻第一,(是佛陀的侍者,随侍佛的身边)。

     

      现在逐一来讲解:

     


     

    (一)佛陀第一位问的弟子就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

     


     

      舍利弗听到佛陀要派他去探望维摩诘居士,立即向佛陀禀告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以前,有一天,我在森林里的树下,专注禅坐。这时,维摩诘居士走来对我说:‘喂,舍利弗,不要认定你这样才是禅坐。所谓禅坐,就是不在三界之中表现打坐的姿势,也不在心中生出打坐的意念。’

     

      什么意思呢?维摩诘居士认为,真正的禅坐,是在行住坐卧中不离当下的一念清净心,不是摆出一个姿势坐在那里就叫禅坐。禅是在一切处,一切时,乃至在心中也不能有禅坐的执着。禅坐是要能显示于日常行为却不用舍弃佛道的精神;禅坐是要能显示凡夫个性却不用背弃培养崇高的品性;禅坐是心智在面对外在形相时,既不在心内安住,也不在身外浮动。真正的禅坐是内心如如不动,当看到外在的形形色色时,也不为外界所动,这才是禅。

     

      舍利弗尊者说:“世尊,当时我听了维摩诘这一番言论后,无言以对,不懂回应,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通过这段对话,维摩诘居士告诉我们真正的禅坐不是徒有形相的,要做到无相、无念、无住才叫禅坐。正如《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住,就不是禅定。

     


     

    (二)佛陀对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说: “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

     


     

      大目犍连禀告佛陀说:“世尊,我恐不能去探望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以前,有一天,我在毗耶离城中的广场为居士们说法的时候,维摩诘居士走来,他说:‘喂,大目犍连,你这样不是教导白衣居士佛法的方法啊!应当熟知众生的根器有利有钝,正确洞察了解他们,便可无所障碍。施以大悲心,来向他们赞叹大乘解脱道路,努力使佛法僧三宝传承不断,只有怀着这种态度,才适合演说佛法。’

     

      大目犍连尊者告诉世尊,“当维摩诘这样论说佛法的时候,广场中有八百位居士发了菩提心,而我则没有这样的辩才,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通过这段对话,维摩诘居士强调当我们要对大众说法时,应先观察每个人的根性,看在场听众的程度,喜欢听什么佛法,然后再施以教化,向其讲说佛法。这样演讲佛法,才能令众生得受益,让佛法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维摩诘居士告诉大目犍连尊者说法的要义。

     


     

    (三)世尊对苦行第一的大迦叶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大迦叶尊者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很久前,有一天,我在贫民区乞食。这时,维摩诘走来对我说:‘喂,大迦叶,你有慈悲心,但却未有普及一切众生。因为你避开到富人区乞食,特意选择贫民区,喜欢到贫民区求施舍,这是慈悲的分别心。迦叶,你应保持平等看待一切的原则,有次第地轮流到各区行乞。’

     

      行乞是什么意思?佛陀在世时,弟子们每天早上都去乞食,给众生种福田,出家人所到之处,信众们会来提供食物。这种原始佛教的传统生活方式,现在在泰国、缅甸等地都保留着。

     

      大迦叶尊者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没有福报,所以他就专门向穷人乞食,维摩诘居士就说他是没有以平等心乞食。维摩诘居士说,毕竟比丘行乞非为自己吃饭,而是为证法身而养色身。比丘每日乞食的真正意义是给众生种福田,希望通过行乞修行,证得法身,以养色身。

     

      大迦叶尊者被维摩诘居士说了之后,觉得维摩诘居士不是普通人,他说:“世尊,我听到维摩诘这一番话的时候,真正闻所未闻,得未曾有,即刻对所有菩萨产生了敬慕之心。我心里还这样想:这位在家的大士,辩才智慧如此超卓,听他的教导,还有谁不能发无上菩提心呢?从那时起,我不再劝人行声闻乘和独觉乘,只推荐大家要学习大乘佛法了。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这段对话表明,维摩诘居士说如果修行人,每天行乞,绕过富人,专去向贫人乞食,希望他们种福田得富有,其实这是分别心。也就是说,有的人喜欢到富人区行乞,有的喜欢到贫穷地区行乞,其实这两种都是分别心。维摩诘居士认为,真正的修行人,每天应平等乞食,不能有分别。

     


     

    (四)佛陀对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即《金刚经》的当机众)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须菩提回答佛陀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以前,有一天,我到维摩诘居士的家去乞食,他拿了我的钵,盛满了饭菜,恭敬地送到我的手里,只是还没等我离开,他就对我说:‘喂,须菩提,对于施者供养的各种食物,如果能作平等想,那么—切诸法也就没有差别了;如果能对一切诸法作平等想,那么对于乞食也就不作分别想了;如果能以这一种态度乞食,才可以取食……’(这里本经中还讲了很多,但在此由于时间缘故,就不把整个过程详细介绍。)

     

      须菩提尊者说,“世尊,我听到维摩诘这样的说,心里实在很惭愧,他是大菩萨的境界,我实在是一片茫然,不知他说的是什么,也不知怎样对答,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在这段对话中,维摩诘居士告诫我们对于施者的供养,不论施给我们何种食物,不能分别,对各种食物都要作平等想。也就是说,作为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别人给予什么,都要以感恩心感恩大家,没有分别就没有烦恼,就会更加快乐。例如:一有分别,就会想,这个人今年送我的红包多大,去年送我的红包多大,或者送给我什么礼物。本来这些是别人的心意,是表示感谢,情感交流,但是如果用分别心想,烦恼就来了 。所以我们要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五)佛陀对说法第一的富楼那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

     


     

      富楼那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以前,有一天,我在森林树下,给新出家的比丘们说法。这时,维摩诘居士走来对我说:‘喂,富楼那,说法要机教相应,在说法前,你应先入定观察了解他们是何等根机,然后才对机说法,不要把腐烂的食物放进镶着珠宝的食具中啊!这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如果这个人是大乘根器者,你给他讲小乘佛法,就很可惜了。所以对于听法的人,要先入定,观察他的根器,然后再对机讲法。你如果没有检验众生智慧的根机,就不要随便用小乘之法去启发他们。’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释迦牟尼佛认为声闻、缘觉都只是方便法,最重要是要让大家修大乘法,所以不要随便用小乘之法来教导大乘根器者。

     

      富楼那尊者说:“维摩诘说罢随即入定,使这些比丘忆起他们的前生。在过去他们为了追求大乘佛法曾供养过五百位佛,所以这些比丘都曾追求过大乘佛法,是大善根之人,已有各种福德根源。于是他们听了维摩诘居士所讲之法后,豁然开悟,恢复原本的发心,并向维摩诘恭敬顶礼。维摩诘更为他们说法,使他们发起求成佛的菩提心,达到不退转的境地。这让我认识到,不了解众生根机的声闻是没有能力教化别人修学佛法的。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维摩诘居士认为在说法前,应先观察了解听法者的根器,若是小乘根器就讲小乘,是大乘根机就讲大乘,这样讲法才能对机。

     


     

    (六)佛陀对议论第一的大迦旃延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

     


     

      迦旃延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以前,有一天,在佛陀给比丘们略说法要之后,我随即把教义加以阐述,说明“无常”、“苦”、“空”、“无我”、“寂灭”等义理。这时,维摩诘居士走来对我说:‘喂,迦旃延,不要以因缘所生法,是有生有灭、有聚有散的分别心,来解释如来的诸法实相啊!’

     

      因为每个人要了解一切法实相是什么,要了解以佛的境界是如何理解诸法实相的,所以维摩诘居士告诉迦旃延尊者,不要以因缘所生法是有生有灭、有聚有散的分别心来解释如来的诸法实相。

     

      ‘迦旃延,诸法本来毕竟也不生,也不灭,这才是你真正要让众生认识的所谓“无常”的道理。他举例说,例如:人为五阴所合,即色、受、想、行、识五蕴所和合而成,除去五阴之后,即找不到“人”这个法了。明白五阴也是假合,所觉受的苦也是假的,本来没有存在,本来没有生起,它是空的,你就不会感受到苦,这时候你就会认识到“苦”的真谛是什么。这些道理都是大乘境界,不可思议,一般声闻乘人无法理解……’他这样说法的时候,比丘们的心智都从束缚中获得解脱了。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这段对话说明,维摩诘居士要我们从一切法本来毕竟空,亦不生亦不灭中认识“无常”的道理,才能真正证悟诸法实相。

     


     

    (七)佛陀对天眼第一的阿那律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阿那律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过往,有一天,我正在与严净大梵天王与成千上万的天人一起说法时,维摩诘居士走来顺着我说的法,提出很多很高深的问题。世尊,我当时无言以对,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八)佛陀对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优波离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以前,有一天,有两位比丘犯戒之后,甚为羞愧,不敢面见世尊,于是前来问我,说:‘优波离,我们两人犯了戒律,深以为耻,不敢向佛陀请教忏悔的方法,但愿你给我们开示,以解除我们心中的疑虑,免得我们愧咎一生啊!’于是我便依据戒律的守则向他们解说。

     

      当时,维摩诘走来对我说:‘喂,优波离,不要再加重这两位比丘的罪咎感了!你应设法减轻他们的悔恨,不要纷扰搅乱他们的忏悔心……’(讲了很多,此处不一一赘述。)

     

      优波离尊者说:维摩诘居士有广大智慧,辩才无得。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这段对话中,维摩诘居士认为忏悔不在形式,应从心中觉醒。这是重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犯错时最重要是从心里忏悔,不要只在形式上忏悔。这就是维摩诘居士所要表达的大乘意境。

     


     

    (九)佛陀对密行第一的罗睺罗说:“你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罗睺罗回答佛陀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以前,有一天,在毗耶离城中的许多富家子弟来到我的住所,向我行礼并对我说:‘罗睺罗,你是世尊的儿子,放弃了做转轮圣王的机会而去出家,那么出家究竟有什么功德和利益呢?’我于是按照佛的教导,向他们讲关于出家的功德和利益。

     

      当时,维摩诘走来对我说:‘喂,罗睺罗,你不应该说“出家的功德和利益”啊!为什么呢?因为出家的本意不是求功德和利益的。对于有为有目的者的做法,才会演说功德和利益。可是真正的出家者,不会有目的,是无为的做法,既是无为的做法,则当然是没有功德和利益了……’(此时维摩诘也讲了很多,亦不赘述。)

     

      维摩诘居士说:‘真正出家修行的人,他们在世虽如莲花出于污泥,但不会受到世间的事和人所牵累束缚;真正出家修行的人,他们会达到无我的境界,无所欲求;真正出家修行的人,他们不受外界纷乱的干扰,内心充满法的喜悦……。如果能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出家啊!’……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这段对话说明,维摩诘居士认为出家目的在于修行,在于弘法利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是为利益而来。所以真正的功德是不可说的,说出来就不是功德。一个人在广行一切善事过程中,不要执着,若执著于功德,这功德即是有限的;若不执着,功德则是无限的。所以不管是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乃至对寺庙做任何事,都应抱着本份的心态,不要想着功德。若执于功德,就著相了,这功德就是有限的。所以《维摩诘经》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都包含着很深的义理,是一部充满大智慧的经典,因为这部经中的每句话都充满很深的人生哲理。

     


     

    (十)佛陀对多闻第一的阿难,又名阿难陀,是佛的侍者,佛讲经时都随侍在佛身边,故称多闻第一。佛对阿难说:“你代表我去探望一下维摩诘的病情吧!”

     


     

      阿难回答佛说:“世尊,我恐怕不能去探望他的病情。为什么呢?

     

      记得过往,有一天,世尊身体微恙,需要喝点牛奶,我便拿着钵到一家大婆罗门处等待施食。

     

      这时,维摩诘居士走来对我说:‘喂,阿难,为什么这么早就持钵在此呢?’我回答:‘居士,世尊身体微恙,需要喝点牛奶,故而我在此。’

     

      维摩诘居士便说:‘停,停,阿难你不要这么说呀!因为如来有金刚不坏之身,已断一切恶业,汇集种种善业,怎么可能生病?怎么可能苦恼?……阿难啊,你应当知道,一切如来皆为法性的身体,而非妄想颠倒五欲的身躯;佛是世间的至尊,超越三界的众生;佛身没有一切造作,是无漏无为的;这样没有一切不净因素的身体,怎么可能生病啊!’

     

      世尊,那时我实在非常的惭愧,怀疑自己是否听错,误解了佛的意思。

     

      可是此时忽然空中传来声音说:‘阿难!这位居士所说都是真实的。不过,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现身,他为示范众生知道,人有生老病死,我们这个身体都是无常变幻的,有时健康有时不健康,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示现。所以,阿难,你不必羞惭,取些牛奶回去吧!’

     

      世尊,维摩诘有如此高超的辩才智慧,所以我不能担当前去向他问疾的任务。”

     

      通过这段对话,维摩诘居士要让我们了解到,佛真正的身体是法身,佛已经成佛,所证悟的是法身,法身是无病的,但佛为给众生示现,才示现有病,让我们认识到人一生中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要我们感悟到人生无常,才会认真修学佛法。

     


     

    结论:

     


     

      佛陀逐一问了五百声闻弟子去向维摩诘居士探病,结果他们都各自讲出过往的交谈和曾经被维摩诘居士所诃责的遭遇,没有一个人敢承担代表佛陀去向维摩诘居士问病的任务。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五百位声闻弟子包括佛的十大声闻弟子都辩论不过维摩诘居士?有些人读《维摩诘经》,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十大弟子,每个人都有特长,有的是神通第一,有的是解空第一,有的是议论第一,为什么辩不过维摩诘居士?大家要了解,《维摩诘经》的主要目的是让众生回小向大,显示小乘不究竟,唯有大乘的境界才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才是释迦牟尼佛想要众生看到的境界,而这十大弟子所修的是声闻乘境界,还没到大乘境界,因此通过这些对话,就能显示大乘小乘的不一样,这就是大乘境界与小乘境界的根本差别。我们要这样来看,才能明白《维摩诘经》所要表达的意境,不能只从相上执着。实际上,不管是释迦牟尼佛,还是十大弟子,乃至五百罗汉,乃至维摩诘大居士,他们都是古佛在世,都是大菩萨的示现,只是来演一场戏给大家看,让大家在这出戏里,得到启示和觉悟。所以我们不要从相上奇怪:“为什么一个居士对于佛的弟子如此没有礼貌” ?不能从这个角度看待《维摩诘经》,而要从大乘小乘不同境界差别的角度来看《维摩诘经》,看里面的对话,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因此首先不能对《维摩诘经》生误解甚至诽谤,而应从中得到启示。大家要生起对大乘思想的敬仰,要发大乘心,修菩萨道,最后才能成佛。因为从佛法的道理上讲,怎样才能成佛,只有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度化一切众生,在度化一切众生的同时,成就自己的功德,功德圆满才能最后成佛。所以要修佛法,要成就佛道,不能离开众生,要跟众生打成一片。

     

      上一次讲到从大乘经典看,维摩诘居士给我们的启示是,烦恼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就在一念间。要超越生死与涅槃,超越烦恼与菩提,这样才能证悟到不二法门。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个环节是回答大家的问题:

     

      1、最近疫情严重,加拿大多伦多湛山精舍有无开放?新年期间,湛山会开放吗?

     

      答:现在既要保证大家安全,又要满足大家的需要,所以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每天都开门,除了三座大殿不对外开放,在大殿之外的广场,观音亭,罗汉亭,天王亭,六祖亭,祖师亭等,都开放给大家参拜,大家可以在户外参拜观音菩萨像、罗汉像、祖师像等。请大家参拜时保持一定距离,以安全为重。希望大家平平安安来湛山上香,平平安安回家。在新年除夕夜也是一样,户外是对外开放的,湛山的大山门是整晚开的,大家可以在大殿外参拜。

     

      2、请教师父:弟子打坐时采用单盘腿,臀部坐在一个四指高的垫子上。一开始可以安坐,差不多十几分钟以后有时上半身会不由自主地慢慢往后倾,很影响打坐效果。请教师父这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处理?

     

      答:这是很好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刚开始练习打坐时,很难保持平衡,一不注意,身体有时往前有时往后,有时往左有时往右,如果自己不注意打坐时的形态,就会有不同的反应。但最重要的是打坐时常常要觉醒,在对治各种妄想之外,还要观照身体,看打坐的姿势正不正,因为是初学者,所以常常要观照身体,看打坐得好不好,要提醒自己看看身体姿势正不正。如果身体歪斜,时间长后会感觉很疲劳,身体不舒服。所以我建议大家打坐前先运动,可以跑香或慢行,或其他运动,然后再打坐,打坐之后再做小小的运动,这样保持身体血脉畅通,打坐时姿势就端正。有时一个人疲劳了,身体就坐不正;或者身体经脉不通,也会坐不平衡。因此,首先保证座位要稳,感觉舒服,再者打坐时常常观照自身。

     

      3、请教师父:打坐时有很多次额头出汗是什么现象?应该怎么处理?

     

      答:打坐时出汗有很多原因。有时心情烦躁会导致出汗,有时是周围空气不畅通,对打坐也不好,也会出汗。但有时出汗是好现象,例如打坐使得身体气脉畅通,体内毒气排出,这时出汗是新陈代谢的表现。所以出汗也不完全是不好的,要看是什么情况。如果坐的地方空气不流通,或者穿得太多,或者心情烦躁,或者身体不好出冷汗,那这些都是不好的。但如果有时各方面都很好,越坐越精神,这时出汗是好现象,代表身体的新陈代谢。

     

      如果还有问题,欢迎大家提出来发电邮给我们,在下周时间,统一回答大家。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双手合掌,把今天讲法听法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