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禪宗的角度看做善事的福德与功德(三)

 

发布: 2015-01-31 08:31:01   作者: 住持达义法师   来源: 湛山精舍   

 


 

3、功德是自性上的成就,是与成佛有关的修行

 


 

  梁武帝建造寺庙,供养僧人,布施财物,广设斋会,他做了很多善事,达摩祖师却说无功德。无功德是最大的功德,真正的功德从法的本体回答,是无相,没有一切假相。功德在哪裡呢?功德不是在心之外,功德在法身之中。所以功德是什麼?功德是与成佛有关的,我们通过修行,修到最后明心见性,转凡人成圣者,转迷成悟,转识成智,这就是功德。 有两位仙女,一位人见人爱,美丽无比,名叫「功德天」,另一位人见人恶,丑陋至极,名叫「黑暗天」。当功德天去敲别人的门时,总是受到热烈招待,希望她能永远在家裡做客,可是住了很短暂的时间,丑陋的黑暗天就接著来敲门,主人当然拒绝她走进家门一步。 这时候,功德天与黑暗天就会告诉那家的主人:「我们是同胞姊妹,向来形影不离,如果要赶走妹妹,姊姊也不能单独留下来;如果要留下功德天,就必须让黑暗天也进门做客。」愚蠢的主人為了享受功德,寧可承受黑暗,就会把姊妹俩都留下来。有智慧的主人则会把两姊妹都送走,寧可过恬淡的生活。唯有不执著於功德的人,才不会有黑暗的侵扰。 这一个寓言,非常有像征意味。它啟示我们,有智慧的人「无求」,人生的忧愁和欢乐都只是客人而已,并非我们生命的本体,不追求欢乐,才不会落入忧苦的泥沼。大家知道功德不是外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法身慧命裡面的功德,法身修成了,才算是有功德。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生命,就像性空长老常常给我们开示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肉体的生命,另外一个就是法身慧命。所以功德是在法身慧命裡面,法身慧命修成就了,功德也圆满了,功德是自性上的成就,不是心性外所能够求得到的。

 


 

4、做善事不要有期待

 


 

  释迦牟尼告诉我们,行一切善法,不要执著一切善法,这样才没有烦恼。不然的话,你帮助人家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你有执著,希望有回报。当这个期待得不到的时候,你就会失望,就会痛苦。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我们读书也好,工作也好,做事也好,我们都希望尽心尽力,把书读好,把工作做好,把事业做好。比方说我们做慈善的事,去做义工,我们发初心当义工是希望能够帮助人家,一边修行佛法,一边帮助大眾,心裡面没有任何的贪著,无所求,这样我们的心就清净,就得到帮助别人的愉快。 密宗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偶然看见在路上有一尊佛像,他心裡想:「如果有人从这尊佛像上面跨过,岂不是造成恶业?」於是他把佛像请去安放在路边。因為他动机是纯善的,所以造了善业。   后来有一个人经过,发现了路边的佛像,他心想:「这尊佛像没有东西遮盖,日晒雨淋,日子久了一定会毁坏。」他想保护佛像,东找西找,在佛像旁边找到一个破旧的鞋盒子,於是把鞋盒子盖在佛像上面。这种行為平常当然要不得,由於他当时的动机非常纯善,所以他造了善业。   又有一个人走过,看见鞋盒子盖在佛像上,心想:「是谁把鞋盒子放在佛像上,真是太可恶了。」於是,他赶紧把鞋盒子丢掉。这个人动机纯正,当然也造了善业。   随后又来了一个人,他看见被放在路旁的佛像,心想:「这太不恭敬了,不应该把佛像放在这裡。 」於是顺手把佛像放在附近的墙头。他也因此造了善业。 最后来了一个人,看见墻头的佛像,他想:「佛像应该在家里虔诚地供养才对。」於是他把佛像请回家,清理干净,供养起来,每天焚香礼拜。这个人同样也造了善业。 以上几个人,他们对待佛像所起的一念心是善的,所以造了善业。 先有一个清净的意念,意念纯善,则身业、口业的清净也就容易达到。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心无所住,无所著,无所贪染,无所求;那麼你行一切善法,在善法裡面不执著有这个善法,这个法就是清净法,就是达到了纯善的境地。行善法而不执著善法,无功德是最大的功德。有求出离三界的愿望;即使是行布施,也不存在有布施之相,就是《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眾生相、无寿者相。」能做到这个地步,自然就有功德。 所以我们做善事帮助人家,包括我们关心家裡的小孩,或者对我们兄弟姐妹朋友关心,对他们有多麼好,但是你不要说我帮了多少人,你不要去执著这个关心,不要老是想我对这个人多好,对那个人多好。如果你一直执著这件事,当人家对你不好的话,你就起烦恼了。